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二 )


文章图片

莱丝利·曼维尔看上去颇为机敏 , 可以尝试扮演马普尔小姐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康勒斯·希尔(Conleth Hill)饰艾伦·康威
这份大张旗鼓的致敬 , 令古典推理迷大呼过瘾 。 “七只喜鹊”的童谣首先让他们联想到“十个小黑人”(《无人生还》)、“唱一首六便士之歌”(《黑麦奇案》) , 随着故事的推进 , 他们又发现这首童谣之于案情 , 实则更像“五只小猪”(《啤酒谋杀案》)——童谣和谋杀案主线并无干系 , 却在无形中烘托着故事烂漫诡异的氛围 。 案中案部分 , 典型的黄金时代推理风格 , 庄园、小屋、湖泊;貌似被害的是意外 , 伪装横死的是谋杀;指控的真实对象被故意模糊 , 障眼的花哨幌子被抛到台前……更有趣的是 , 案中案的三个主要探案角色一一对应着波洛系列的人物 , 甚至连名字发音的韵脚都相似 。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书里憨态可掬的警察、C位的大侦探、大侦探的小助手 , 古典推理迷眼熟的配置
电视剧的呈现效果超越了原著小说 。 张弛有度的节奏 , 近乎完美的剪辑转场 , 同一演员轻松分饰二角的“对号入座” , 不同年代滤镜和服化道的差异 , 巧妙地规避了本可能显得生硬、混乱的两个次元的不停穿插 , 充分彰显了影像的优势 。 更重要的是 , 身为阿婆的迷弟 , 霍洛维茨继承了“阿加莎风貌”的优雅、圆满:侦探总能解开谜题 , 就像每天总有日升月落 。 不管现实如何 , 我们永远可以躲进推理小说的城池堡垒 , 在作者的指引下进行一场公平的游戏 。 这里虽然意外迭出 , 恐惧、嫉妒、愤怒、贪欲……文明的基本却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 , 一波三折之后 , 真相终将大白 , 不负苦心探索之旅 。
昨日固然有忧伤的印痕无从排遣 , 但不至于真的出现变态、野蛮、混沌、无序的一面 , 对于已经活得足够艰难的读者而言 , 这种披上了一层珠片薄纱似的叙事 , 可以被当作是一种享受 , 乃至是一种逃离 。 遑论英格兰的乡镇美景如诗如画 , 芳草绿茵、森林幽趣、华屋小楼、临街酒馆 , 随手一截 , 就是妥妥一张桌面壁纸——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系列|好戏 | 这个不看书的时代,TA竟为书杀了人
文章图片

缺憾与悠远回声
当然 , 《喜鹊谋杀案》也存在不少缺憾 。
很明显 , 霍格维茨模仿的水平 , 远超其独辟蹊径的天赋 。 他能够布陈诸多大师作品中“惊艳一枪”的瞬间 , 却难以为之注入新的生气 , 过多的铺垫后 , 是匆匆“杀青” 。 《喜鹊谋杀案》的案中案 , 过往的隐秘罪恶是悲剧的源头 , 但大侦探抽丝剥茧的过程 , 难寻层层递进的缜密 , 多少显得针脚粗疏 , 使真凶现形不如预期的那般激动人心 。 而苏珊之所以“精准定位”杀害康威的凶手 , 更浮皮潦草状若儿戏 , 全靠离职员工的一句话!对 , 一句话一锤定音 , 推理的快感、智力的较量 , 谈笑间灰飞烟灭 。 最后 , 康威玩弄的异位字谜 , 被设定成他的催命符 , 就连这个杀人的动机在笔者看来也是孱弱的——归根结蒂 , 为书杀人的背后是为钱杀人 , 问题是作家的恶作剧果真如此毁灭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