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 (听罢 , )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 。
4、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 , 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 , 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
B.甲文中 , 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 , 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
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 , 死于虎口 , 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 , 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 , 不堪忍受 。
D.从表达方式看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 , 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 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
《桃花源记》VS《秦时妇人》
【甲】晋太元中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 复前行 , 欲穷其林 。 .....
【乙】唐开元中 , 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 , 恐妖伪事起② , 非有住持者 , 悉逐之 。 客僧惧逐 , 多权③窜山谷 。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 数百步渐阔 , 至平地 , 涉流水 , 渡一岸 , 日月甚明 。
更行二里 , 至草屋中 , 有妇人 , 并衣草叶 , 容色端丽 。 见僧惧愕 , 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 佛须摈落⑨形骸 , 故尔 。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 称善数四 。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 , 随蒙恬筑长城 。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 初食草根 , 得以不死 。 此来亦不知年岁 , 不复至人间 。 ”遂留僧 , 以草根哺之 , 涩不可食 。
僧住此四十余日 , 暂辞 , 出人间求食 。 及至代州 , 备粮更去 , 则迷不知其所矣 。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 。 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 , 蛊惑人心 。 ③权:权且 , 暂且 。 ④法朗:和尚法号 。 ⑤赍:携带 。 ⑥宁:难道 。 ⑦形骸:形体 。 ⑧事:侍奉 , 供奉 。 ⑨摈落:剃光头 。 ⑩自:本是 。 ?弊:压迫 。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
恬 多 使 妇 人 /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 逃 窜 至 此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1)便 要还家: 通“邀” , 邀请 。
(2) 无论魏晋: 不要说 , 更不必说 。
(3)并 衣草叶: 穿(衣)
(4)僧 具言之: 详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乃不知有汉/汝乃何人
【妇人|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B.寻病终/遂寻洞入
C.皆出酒食/初食草根
D.悉如外人/悉逐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说啊 。 ”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 ”
女人们互相看了看 , 笑着说:“他的话很有道理 。 ”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
(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