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更恰当的说法是:在朱元璋的心目当中,开国六公谁的功绩最大 。
【明朝开国六公爵的结局 明朝开国六公爵是谁】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包括六公、二十八侯,其中的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
那么,这六公当中,谁的功劳最大呢?
文章插图
其实,六人之间缺少可比性,李善长是文臣 , 另五人是武将 。而且 , 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 , 属于第二代的勋臣,他代表的是已经亡故的父亲,个人的功绩根本不能和其他几位国公相比 。
剩下的四公 , 个个战功显赫 。但总体来看,不论是资历还是战绩,徐达都远远超过李文忠、冯胜和邓愈三人 。而这三位旗鼓相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 , 又曾是朱元璋的养子,这在勋臣当中是惟一的一个,属于嫡系中的嫡系,所以他的排位靠前 。
冯胜、邓愈都和常遇春一样 , 是独立起兵,但比常遇春更早归附朱元璋,都属于实力派 。冯胜年纪大,排在邓愈前面 。
剩下的问题是,在朱元璋的心里,李善长和徐达二人,谁的分量更重一些?
当初,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之后 , 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为平章政事 。当时,朱元璋还沿用元朝的做法,以右为尊,所以李善长的地位在徐达之上 。
灭掉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只封了三位国公,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可见三人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
文章插图
朱元璋靠武功战胜群雄 , 夺得天下 , 那么,他为什么把文臣李善长放在徐、常二人前面?
第一,兼重文治与武功 。李善长是定远人,比朱元璋年长十余岁,通晓文史,比徐达投奔朱元璋的时间稍晚 。早期他一直充当朱元璋的参谋,兼管政务 。后来朱元璋帐下刘基一样的人才越来越多,李善长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政务上 。朱元璋率军亲征时,他一般留守后方,统筹粮草,支援前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完全有资格充当众多文臣的代表性人物 。
第二,朱元璋需要一个有资历、有威望的人物,总理群臣,在自己之下统摄朝政 。
常遇春死后,合适的人选只有李善长和徐达 。此时,残元势力还非常强大,西北、东南、西南、南方各地还没有完全征服,徐达为首的武将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 。徐达的精力主要放在军事上 , 无暇顾及其他事务 。所以李善长更合适 。
第三,此前,李善长很好地扮演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
至正二十四年初,李善长、徐达等人劝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朱元璋不肯,李善长等人坚持劝进,朱元璋也就不再推辞 。
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李善长等人进一步劝说朱元璋登基称帝 , 被朱元璋否定 。消灭张士诚之后,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再次劝进,于是朱元璋登基 。
文章插图
几次劝进之外 , 李善长还主导制订了新朝的法律、礼制等重要的文件,很好地贯彻了朱元璋的治国理念 。
在推重李善长的同时,朱元璋用他的方式强调了徐达的功劳 , 给他五千石的年禄,高出李善长的四千石 。
综之,在朱元璋看来,李善长和徐达的开国功勋一样大,二人各有千秋 。
朱元璋圣旨上的排名就是贡献排名,原因?原因就是朱元璋这么排的
- UFO年年光顾英国小镇 累计现身六次
- 明朝有几个皇帝称得上明君 明朝皇帝有哪些是明君
- 恭亲王为什么叫鬼子六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叫鬼子六
- 简单六个步骤快速设置苹果手机中的悬浮窗,苹果微信浮窗怎么设置
- 一般晚上下班可以做什么兼职 六点下班可以做的兼职
- 查成绩怎么查小学六年级 查询小学六年级成绩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名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
- 烟草花图片 傍晚六点 烟草花
- 热烈庆祝横幅标语 热烈庆祝六一横幅标语
- 王楚然|《你好星期六》开“花儿与少年”专场,彭冠英王楚然组成长腿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