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此句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 。因为对人世间的时间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风归去” 。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 。李白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而东坡也隐然以“谪仙人”自任 。他到天上,不是附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 。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 。“高处不胜寒”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 。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 , 月中霜里斗婵娟” , “婵娟”乃“美好貌” 。青女素娥是耐得住寒冷的 , 因之能够在月中霜里比赛谁更美好 。但诗人会怎样呢?他显然是忍耐不了 , 他的天堂在人间 。在这里 , 苏轼赋予这首词以非常丰富的意义 。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些厌倦的 , 他也渴望上升到一个更纯净的高度 , 然而他却忍受不了这种寒冷 。他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情境之中 。从句面的意思看 , 似乎是琼楼玉宇乃耐不住高处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词,杜甫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桂树在月轮中留下阴影,斫却此桂,清光应该更多 。据古代姮娥奔月的传说,月中还有吴刚,坐在那里斫桂 。故毛泽东有《虞美人》“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云云 。
转至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连用三个动词,来描述月亮的运动 。月亮升起来,转过朱阁 , 慢慢降落,月光延伸进窗户,照到床上无眠的人 。“照无眠”有两种解释,月光照在人身上,而人还处在无眠状态 。也可能是月光照到床上,却发现并无人在此睡觉 。那人在何处呢?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写人在床上却无眠的;另一首“却下水精廉,玲珑望秋月”,则写人并没有躺在床上,却坐在窗前默默地望着月亮 。词人在这里把月亮拟人化了 。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俗本多作“何时”,一句之中有两个“时”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时也与理不通 。因为上面已经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谈谈心,要向她表示最为亲切的问候,这句的意思是:月亮?。阏飧叽σ材苁ず摹氨鹩刑斓胤侨思洹钡脑煳铮?难道还如我们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类一样有着什么遗恨吗?不,你是完美无缺的 , 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难道你就不能在人们团圆的时候团圆,离别的时候残缺吗?你为什么总是要跟我们不一致呢?我们人类离别的悲哀难道就一点也赢不到你的怜悯吗?
由上片的“把酒问青天”到此处的问月,诗人的感情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逐渐领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他听到了天外之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领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 。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就是“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思 。这个结局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作者最终自然会达到这一高度 。但这一高度却并不寒冷,它还是我们常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苏轼的思想境界并不如朱熹那样的理学家高远,他比较地有人情味,他的旷达是一种生活化了的心境,他在人间 , 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 其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并没有把苏轼当成一个膜拜的偶像,我们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确实,在中国文人中,你找不到比他更适合做朋友的人了 。
- 探究光的秘密,宇宙之光的奥秘
- 宇宙起源之谜新理论:源于四维恒星塌缩
- 宇宙是二维平面全息图,现实世界中的视觉错觉
- 植物人为什么不会老,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奥秘
- 宇宙文明揭秘 外星智慧生物发射神秘电波
- 宇宙深处发现UFO 似外星人飞行器
- 图 氟氯烃等物暗示宇宙高等外星生物存在
- 飞碟并非外星人宇宙飞船光学现象致UFO频发
- 氟氯烃等物可暗示宇宙高等外星生物存在
- 为什么说宇宙与灰尘是密不可分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