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对并发症的认识上,文献记载很少,认识尚不深入,但古人发现了20余种消渴病的并发症,它们是:便秘:见《灵枢·师传篇》:“夫热中消瘅,则便塞” 。腹泻:见《丹溪心法·消渴四十六》:“消渴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却服前药 。”痈疽:见《诸病源候论·渴利候》:“(消渴)其病变多发痈疽 。”痈:见《千金方》:“消渴之人,愈与未愈 , 常须思虑有大痈 。”脑疽:见《圣济总录》:“能食而渴者 , 必发脑疽 。”疮癣痤痱:见《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疮癣痤痱之类 。”肺痿痨嗽:见《三消论》:消渴“或蒸热虚汗 , 或肺痿痨嗽 。”昏眩:见《三消论》:消渴“或风火昏眩” 。雀目、内障: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消渴病人“变为雀目、内障” 。聋盲:见《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 。手足偏废: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 。失明: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 , 或目无见” 。水肿:见《圣济总录》:“此?。ㄏ剩┚貌挥? ,能为水肿痈疽之病” 。足疽:见《卫生宝鉴》:“消渴“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 。心痛:见《诸病源候论》:“消渴重,心中痛” 。牙?。杭断刃颜惚始恰罚合?ldquo;牙痛牙落” 。痿?。杭独际颐孛夭亍罚合?ldquo;上下齿皆麻 , 舌根强硬 , 肿痛,四肢痿弱 。”痹?。杭妒ゼ米苈肌罚合?ldquo;四肢疼痛” 。不寐:见《普济方》:消渴“睡眠不安,四肢倦怠” 。阳痿:见《医贯》:下消“或心烦燥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 。鼓账:见《医贯》:消渴“内热未除,中寒复生,能不未传鼓账耶?”麻木:见《河间六书》:“如脾热而渴者 , 痿论曰脾气热则胃干而渴 , 肌肉不仁 , 发为肉痿 。”其它感染:见《三消论》:消渴“身热头痛,积热黄瘦,发热恶寒,蓄热寒战,或隔痰呕吐,烦热烦渴,或燥湿泻?。?或目疾口疮,或咽喉疼痛 。”在中国医学史上,关于消渴病还有几项先于西方人的重要发现 。约公元600年间,甄立言于《古今录验方》中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云:“夫消渴者……每发即小便甜,医者多不知其疾” 。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消渴病尿甜特征的文献,比西方人ThomasWillis于1674报道糖尿病尿甜现象要早一千年 。《古今录验方》现已遗失,但唐初的王焘(约公元670-755年)在《外台秘要》中做了转载并推论了尿甜机理,其曰:“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 。医者多不知其疾,……今略陈其要 。按《洪范》稼穑作甘,以物理推之,淋饧醋酒作脯法,须臾即皆能甜也 。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肾气盛,则上蒸精气,气则下入骨髓,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为血肉也,其余别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 。骚气者 , 五脏之气,咸润者,则下味也 。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 , 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 , 故味甘不变 。”西方人JohnRollo于1796年提出对糖尿病人实施饮食管制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千金方》(成书于650年)中早于JohnRollo千余年立言:“其(消渴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 。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 深思慎之!”又云:“夫为医者 , 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 食不愈 , 然后命药 。”时至今日 , 此段经文仍堪消渴病人之准绳 , 孙思邈亦堪称消渴病饮食疗法之先驱 。此外,金元时期的张子和也很重视饮食问题,他在《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 能从此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消渴病的教育概念及有关康复问题,在我国一千年前即被认识和提出 。最早告诉人们消渴病人应注意体育运动的是隋代的巢元方,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唐王焘亦云:消渴“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 。孙思邈提出消渴病患者应在自身的康复方面承担重要角色 。其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 , 死不旋踵 。”又云:“凡医治病……须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景岳全书》也曰: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 , 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 , 则必不能有生矣 。”
- 古代中国贵族怎么样打官司
- 古代两位曾经是瘸子的皇帝
- 朱元璋为什么是真命天子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新中国一百位英雄人物
- 元朝清朝为什么算中国历史 满清皇帝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吗
- 中国没有奢侈品牌为什么日本却很有钱德川家康告诉你答案
- 中国与日本之间沉没的国家,日本什么时候才能沉入太平洋
- 古代七位最个性拉风的妓女
-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 北宋赵祯宋仁宗 古代最狠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