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医生怎么治疗糖尿病

【古代中国医生怎么治疗糖尿病】大词人辛弃疾曾写过一首《沁园春》:杯汝前来 ,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 , 气似奔雷 。漫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 ,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 , 招亦须来 。

古代中国医生怎么治疗糖尿病

文章插图
有人认为:该词中所写的“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一句就是描述的消渴症状 。这一解释虽然不一定确切,但消渴病的确是糖尿病的中医病名 。在社会发展进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糖尿病人的数量也日趋增多,成为一种人群高发、很普遍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并不是现在才认识到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 。约在公元前1395年至公元前1122年的殷商时代 , 据甲骨文记载 , 当时人们对22种病有简单的认识,其中有一种叫“尿病” 。由于目前缺乏进一步的考证资料,“尿病”确切所指尚不清楚 , 但不排除是最早认识糖尿病的记载 。糖尿病与摄食不节有关,殷商时代医疗卫生尚很落后,这批卦辞所载疾患基本来源于统治上层,其不乏姿食厚味者 , 加之“臣窃尝大王粪”之习,故有可能在当时就建立了甜尿与疾病的联系 。在先秦时期,《淮南子·说山训》曰:“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后难复处也”,这里病消即指消疾,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 。消渴一词至东汉后被广泛使用 。古人对消渴病的病因有许多发现,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是美食内热 。人们在认识消渴病的初期 , 就发现了美食内热可以引起消渴病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凡治消瘅、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 。”《素问·奇病论》进一步解释曰:消瘅者“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因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 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明确说:“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 , 酒色伤劳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二是情志损伤 。《灵枢·五变篇》云:“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 , 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 血气逆留,宽皮充?。?血脉不行,转而为热 , 热则消肌肤 , 故为消瘅 。”《外台秘要》亦云:“消渴病人,悲哀憔悴,伤也 。”在我国历史上,因情志损伤或性情刚强骄妄易怒引发消渴病的事例不少,如楚汉争霸时的范增,东晋周玘 , 魏明帝曹睿等 。三是五脏柔弱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 。疾病发生的内因很大程度上应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之综合 , 即体质 。消渴病的内因主要是五脏柔弱 。《灵枢·本脏篇》在讨论脏腑的特点时认为五脏有上下 , 大?。?坚脆,端正,偏倾等之不同 。其中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此“脆”者“弱”也 。清·张隐魇云:“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液微薄,故皆成消瘅 。”五脏的刚柔脆弱 , 很大程度取决于先天禀赋 , 因此“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五变篇》)的理论体现了遗传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