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娘的折腾,是为了把自己心中的想象的完美爱人变成现实!曼娘是一个戏子,会唱善跳,武功不错,可杀人 , 但是却像所有琼瑶剧里的白花一样,伪装的柔弱 , 善做楚楚可怜状,善以哭和眼泪赢得他人的关注和爱 。她的终身偶像是一个名妓,这个名妓和一个贵族公子相恋,后来,公子弃族弃家弃父母而和她逍遥与江湖 。曼娘对于为了未来完美爱人的想象也是这样的一个爱她爱的弃族弃家弃父母的贵族公子 。遇到男主后,她就把自己完美理想爱人的形象投射到了男主身上,她不管男主是否真的爱她,不管男主的真实心意如何,是否愿意陪她完成这个梦 , 就一厢情愿的像蜘蛛丝一样的缠住了男主,挑唆男主离家弃族 , 甚至不惜杀人作恶,毁人毁己 。这样的爱情很极端偏执 , 我们最终发现,曼娘爱的不是男主,她爱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执念 , 实现这个执念的可以是任何人!~
因此,婚姻中爱情里,我们要能分清 , 我们爱的究竟是自己伴侣的真实存在那,还是自己关于完美爱人的想象,婚姻中的很多问题 , 包括“七年之痒”,也许正是与此有关 。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的说法 , 不管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触,从心理层面来讲,“七年之痒”确有其存在的道理 。
7这个数字很是神奇有趣 。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单位,世界上的颜色为7色,美妙的音律有7个音符 , 人到了7岁,开始告别无忧的童年,学会正视和接受社会现实和规则........
如果把婚姻比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话,第1-6年的婚姻,则处于婚姻的童年期,到了第七年,开始正式的踏入青少年及成熟阶段 。
因此,从这严格意义上讲,人是有两个童年的!
在1-6岁的人生的第一个童年期,个体最显著的特征是自我中心,这个时期的个体在心理层面还不太能明确清楚的区分现实和自我的界限,最极端时,比如一岁前,甚至认为外界是个体的一部分,妈妈也是自我的延伸 。
【知否知否里曼娘的孩子是顾廷烨的吗 知否知否里的曼娘】在1-6岁时,儿童认为父母应该完全如他心中所想,知道并满足他的一切想法和需求,完全以他的行为为中心 。这时父母的行为如果不符合他心目中父母的形象的话,会使出一切的方法,比如哭、闹、撒泼等行为来改变父母,以期现实中父母中父母的行为和心目中有关父母的想象相一致 。
过了六岁,个体的心智、性格和行为倾向等基本稳定和成型 , 开始愿意接受真实父母的形象,也开始放弃改变父母的做法 。
人谈恋爱时,在某种意义上,又开始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期 。很多人谈恋爱时,智商退变为零情侣间说话之幼稚和肉麻直追无知的小儿 。
当然,个体在寻找恋爱对象时,很大程度上受1-6岁时的心理模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个体在1-6岁时所匮乏的、所向往的、所想改变而没有实现的、甚至所痛恨的厌恶的,都会有意识影响个体对另一半的选择 。在这种无意识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为了获得我们想要的却匮乏的爱,会无意识的设定对未来伴侣的完美想象,我们期待这个伴侣会满足和实现我们在童年期所缺失的某种情感和需求 。
婚姻中,我们爱的也许不是那个人,而是心中对于完美爱情的想象 。我们看到自己的爱人时,也许并没有看到这个人存在的真实现状,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对爱情的某种执念和理想 。
在婚姻的第1-6年间,爱情过了激情期后,随着伴侣间接触的增加,相互间的不满和矛盾也会增加,抱怨和失望也相伴而生 。比如,我们会觉得我们爱的人应该是以我为中心的大度的宽容的幽默的乐观的 , 可他现在为何如此的挑剔刻薄情绪不稳定,为何他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这时,就像第一次童年的自己一样,我们想尽力的改变对方,通过哭、闹、甚至撒泼等行为,想让他变得和自己心中想要的想象一致 , 抱怨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增多,失望和不满如影随形,我们都越来越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他人!“七年之痒”如此的闹人心肠!
- 知否齐衡和明兰 明兰如果嫁给齐衡会怎样
- 知否王若弗为什么最没心机「知否知否王若弗最没心机为何儿女们却都优秀出众呢」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好看吗 知否知否电视剧好看吗
- 绿肥红瘦知否知否电视剧剧情 知否知否电视剧好看吗
- 知否中感觉赵丽颖最没演技 配角比主角戏份还多
- 知否明兰为什么哭 失恋很痛苦怎么走出来
- 安家知否 安家知否结局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诗句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演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拼音
- 知否大结局是什么 知否最后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