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前先民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 。它的本意是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文化活力之源,体现了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 。
创者,发明也;新者 , 事物也 。北京史前时期(旧、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充分说明:远古先民在适应环境、改造自然、发展自身的过程中,集聪明才智锐意创新 。古人“生下来、活下去”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
因地制宜的石器制作方法
旧石器时代早期 , 北京猿人在房山周口店创造了灿烂的石器文化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当地主要的石材是脉石英 。它含硅量较高,质地硬,所以在打击时经常发生粉碎性破裂,很难产生规整的石片 。
材料影响方法 。面对这样劣质的原料,北京发明了管钻法对石器穿孔 。这是比旧石器时代的挖穿、打穿要技高一筹的 。出土的骨梗石刃器,还表明掌握了取得和使用胶的技能——这是古人应用化学知识的创新 。
不断进步的骨角器加工
相比旧石器早期周口店第1地点的骨器加工还只能用锤击法 , 旧石器中期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的磨制骨片 , 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磨制骨制品之一,代表了现有技术的大踏步进步和一种新的磨制工艺技术的开端 。
旧石器晚期,山顶洞人将工业重点由石器制作转移到骨角制品和装饰品制作上 , 如磨光鹿角、骨针、穿孔的兽牙、鱼骨、骨管等 。这说明骨角器的使用比重上升,成为此时原始人类工具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府井东方广场古遗址出土的骨器主要采用了国内少见的砸击法制作 。
骨角器由旧石器早期的打制、修整到中期出现磨制,再到晚期出现挖孔是不断进步的 。是对同一原材料制作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
新石器中晚期 , 房山镇江营遗址中出有用于捕鱼、制衣的骨、角锥 。骨锥通体磨制光滑 , 柄端略粗,尖端锋利,表明骨角器的应用领域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
北方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
北京是中国北方最早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 。是北京的先民在创新的征程中,又一项重要进步 。
新石器早期,东胡林、转年遗址的陶器,距今1万年左右,所用的陶土夹粗砂,器壁较厚 , 手制 。以素面平底器型为主 , 烧成温度较低,器体较疏松,器表颜色不均,都说明陶器的制作、烧制技术还很原始 。但就是以原始陶器等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的出现,让北京步入了新石器时代 。
有意识地用火
有意识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界的区别之一,是北京先民保暖、照明、饮食、与兽竞争的有力武器 。
旧石器早期,周口店第1、第13地点,发现有几处大的灰烬层,表明人类已经具有控制、管理火的能力 。火本身虽然不是人类自主发明的,但古人能较早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从而不啻在进化的道路上增加了一件加速器 。所以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能力,从而把人类和动物分开 。”
新石器早期 , 东胡林遗址发现火(灰)堆10余座 。它的出现,说明火的使用已不受场地条件限制 。它的使用,使人们更为灵活、便捷的掌控火力 , 为人们走出洞穴、走出山区,走向平原创造了条件 。也由于人们以火堆为核心活动,同时有利于加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 。
新石器中期 , 随着定居生活的形成 , 在平谷北埝头遗址的房址中出现了火种罐,标志着古人控火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