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保存上亿年不腐化的原因是火山碎屑密度流

“热河生物群保存上亿年不腐化的原因是火山碎屑密度流,它们造成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瞬间死亡,并将之带入附近的湖泊保存下来 。”2月21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姜宝玉在接受采访时说 。
近日,由姜宝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乔治·E·哈洛、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教授肯尼斯·沃霍利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孟津联合署名的《新证据表明火山碎屑密度流导致了热河生物群的特异埋藏》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上发表 。
作为中生代最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热河生物群产出大量动植物化石,如早期鸟类、长毛恐龙、原始哺乳类动物和早期被子植物等 。然而相对于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有关热河生物群如何形成的几个关键问题:如 , 这些生物是如何死亡的,大量陆生动物如何被搬运到湖泊中保存,什么因素导致这些生物的遗体没有被湖泊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分解从而得以完美保存等 , 一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 。
【热河生物群保存上亿年不腐化的原因是火山碎屑密度流】“2011年底,我们通过对采自热河生物群五个主要化石产地产出的14块恐龙和鸟类化石及其赋存岩石的研究,发现这些化石均保存于由火山射气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密度流沉积中 。”姜宝玉说 。他们在化石中发现的一些证据显示,这些陆生脊椎动物是被炙热的火山碎屑密度流杀死并携带到湖泊中快速掩埋起来的 。
姜宝玉说,火山碎屑密度流具有流速大、高温低氧、火山灰粒度极细、沉积速率高等特征 , 有利于阻止微生物的分解,这就是大量陆生动物在湖泊中得到特异埋藏的原因所在 。
姜宝玉告诉采访人员,这项研究成果首次提出 , 像现在的火山碎屑密度流一样,白垩纪中期火山碎屑密度流不仅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以恐龙为主的陆生动物的大规模死亡,而且还搬运一部分动物遗体到湖泊中埋藏起来 。这种灾难性的事件记录下了中国东北地区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白垩纪中期的陆地生态系统,就像被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掩埋的罗马庞贝城一样 。“像通过重建庞贝城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一样,通过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恢复这一时期陆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演化的一些关键环节,如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等 。”他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