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收获


重庆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收获

文章插图
正弧刃石斧
重庆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收获

文章插图
石排水沟
重庆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收获

文章插图
考古发掘现场
据光明日报(张天彦 张国圣):近日,重庆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收获,该遗址出土大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各个时期的器物 。汉东城遗址所在的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是长江边一个居民不过数万的小城镇 。朱沱镇西边有一片菜地,这就是当地居民口口相传的汉东城 。
汉东城历时300余年 , 原为唐宋时期万春县和万寿县的县城 。城边的汉东水驿曾是古重庆最重要的18座水驿之一,这座县城因此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汉东城 。据《永川县志》记载,汉东城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万春县,两年后改为万寿县,比唐大历十一年置县的永川早了156年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废万寿县,昔日的繁华城池渐渐湮没 。
【重庆永川区汉东城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收获】2013年10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始对汉东城遗址进行勘探和局部发掘,证实汉东城为唐宋时期的县城遗址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专家、汉东城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代玉彪介绍,目前已初步探明汉东城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存保存较好区域面积6.45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 。通过对核心区约10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房址、墓葬、灰坑、水沟、道路、窑址等各类遗迹101处 。从考古探方来看,各文化层清晰可辨,遗存丰富 。其中一些探方的文化层已达11层,各个时期人类的生活、生存遗迹、遗存都有发现 。遗址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石器,填补了长江宜宾至江津段空白,考古专家还在此发掘出全国罕见的现存500余米的唐宋石城墙 。
代玉彪说,汉东城遗址已出土器物小件800余件,器物标本4500余件 。其出土的器物,依质地可分为陶、瓷、石、铜、铁等五大类,可辨器形有陶罐、陶器盖、陶钵、陶网坠、陶纺轮、瓷碗、瓷盏、瓷杯、瓷灯、瓷壶、瓷罐、石斧、铜钱、铜镞、铁钱、铁刀等,文化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代、唐宋元及明清各个时期 。汉东城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通史式古遗址”,也是重庆市境内遗存类型最丰富、保存最好、时代延续性最好的古遗址之一 。这一考古发现证明 , 朱沱镇早在唐宋时期就是长江上游经济发达的城镇 。
汉东城出土的石器大多属于新石器时代 , 主要有斧、凿、刀、镰、犁、矛、镞等 。其制作精致美观,磨制锋利,一些石刀、石斧至今还能切割肉类 。这些石器的出土 , 证明了早在1.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
考古人员在长江边的竹林中发现了破损的城墙 。墙体由条石砌筑 , 共4段500余米 , 呈南北一字分布 , 连接两边冲沟 。城墙砌筑十分考究 , 借鉴榫卯结构方式 , 将条石按一顺二横(或三横)交错砌垒 , 其横石呈T形 , T头突起将顺在上下的条石锁住 , 结构异常牢固 。“从墙体构筑工艺分析,初步判定为唐宋时期 。”代玉彪说,这些墙体的发现对于确定汉东城遗址为万春县县治有重要作用 。
此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大量的房屋基石 。基石排列整齐 , 房与房间都有排水石水沟 。从基石上的石槽可以判定 , 唐宋时期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 , 其石槽就是插木板的卯 。在屋基一侧,发现了一长条形石板路,路宽2.9米,还用鹅卵石进行了装饰 。石板路呈东西走向,道路笔直,挨着长江 。考古专家分析,这条石板路应该是唐宋时通往长江岸边的主干道 。通过长江,近可与江津、重庆、合江、泸州相通 , 远可达武汉、上海等地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白九江说 , 由此可判断当时汉东城经济比较繁荣,与周边区域都有商贸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