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之美是出口转内销?( 二 )


在日本 , 最著名的一首唐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 这首诗入选日本教科书 , 可谓妇孺皆知: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这种令人心碎的、凄凉的、孤绝的意境 , 恰好是日本人推崇的美学标准 , 也是“寂”的源头 。
模仿唐诗的日本诗人层出不穷 , 以俳句的形式流行 。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 , 日本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 , 他的俳句深受王维的影响 , 俳句诗画一体 , 禅意十足 , 注重意境之美 。
比如这一首比较著名的:凉秋九月白荻放 , 一升露水一升花 。 意境孤寂萧瑟 , 富有禅意 , 明明就是一幅辽远的深秋荻花图 。
明治时代的诗人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 , 志趣却相同 , 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 , 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 。 ”
模仿中国诗词意境的俳句最终形成寂文化 。
侘茶与寂之美渐渐合二为一
成为一个新的词
除了唐诗 , 中国水墨画也大量输入到了日本 。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是僧人牧溪的画 。 牧溪是南宋末年到元代初期的僧人画家 , 他的画不遵循传统 , 拙朴 , 自由 , 有稚气 , 这种充满禅意的、拙朴简洁的大面积留白的画风 , 给了欣赏者以神秘与无尽的想象空间 , 很符合禅宗的风格 。 于是这种以浅淡墨色来渲染空间的画得到了日本画家的大量模仿 , 这种空、静 , 烟云氤氲的感觉 , 与唐诗十分相近 , 更进一步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走向 。
道教以及禅宗 , 结合唐诗与宋代牧溪风格的水墨画 , 构成了一种大量留白、极简又苍凉的美学氛围 , 正是侘寂风的源头 。
侘与寂 , 最开始并不是一起出现的 。 大西克扎在《侘寂》一书中写道:侘寂一词 , 对应日本的短诗“俳句”和茶道 。
千利休的茶道美学核心是本来无一物 , 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境 , 斩断与物欲的联系 , 与俳句中的空寂十分接近 。 于是侘茶与寂之美渐渐合二为一 , 成为一个新的词 , 一种文化与审美 。
李欧纳·科仁在《wabi-sabi·侘寂之美》中举了一个何为侘寂的例子:“如何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首先用草耙把地清理得一干二净 , 然后 , 摇晃其中一棵树 , 好让少许落叶掉落 , 这就是‘侘寂’ 。 ”
如今 , 侘寂是日本重要的古典文化之一 , 而侘寂的源头则来自中国唐诗宋画中的气质与哲思之美、茶道等 。
从唐诗到宋画 , 从俳句到茶道 , 侘寂是从艺术到生命本身的过渡与升华 , 是更关注生命与精神本身 , 摒弃奢华与物欲的追求 。
【|侘寂之美是出口转内销?】侘寂写满了古代中国的诗意与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