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魑魅魍魉对联日本

在中国,春节时家家户户的门左右两侧柱子要用红纸张贴对联,在上面写上吉祥的祝福语 。
这个习俗从来没有废弃过,自古以来延续至今,在正月贴的对联被称为“春联” 。
对联是成对贴的,横着联结左右的是“横额”(也叫“横批”“横联”),张贴在成对的对联上面 。

日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魑魅魍魉对联日本

文章插图
清·郎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局部)在日本的寺院中对联是很少见的,只能看到独立的横批,也可以看作寺院的牌匾,在山门的位置写上巨大的“某某寺”的字样 。
因没能形成两副对联间的联系,所以日本的寺院不称其为横联,只能叫横额或者扁额 。横是以竖为前提 , 叫横联是不够恰当的 。
明明日本的门上引入了扁额,在门柱上不写对联(也叫门联)的原因是考虑到看的人的心态 , 即日本人没有欣赏对联的习惯 。
比如,中国稍微读过一点书的人都会在看到门联时感叹,“这写的真好啊”“这副对联有点牵强吧”这样经常相互品评 。
对联部分最为重要 。律诗必须有两联对句 , 写律诗只能找对句 , 在两句话间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 。
因为一篇律诗有八句话,全诗写出四联对就够了 。首联(第一句和第二句)和尾联(第七句和第八句)即使不对仗也是可以的,但颔联(第三句和第四句)和颈联(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
如在《奥之细道》中引用的杜甫有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在这首诗中,首联是对仗的 。国与城相对,“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 , 对照强烈 。“山河在”与“草木深”对仗又增一番 , 使对偶句纵横变幻、巧夺天工 。
日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魑魅魍魉对联日本

文章插图
清·丁观鹏《杜甫诗意图》(局部)第二联: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也对仗工整 。“感时”与“别恨”是寄托感时伤别的感情 。“花”与“鸟”以花鸟拟人,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烽火是与战争有关的事物 , 面临连续不断的战火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家”与“书”相对,“三月”与“万金”一一对仗,“连”与“抵”在语法上相对 。
从这样的语义看来,纵使是日本读书人也可以欣赏对联 。但除了语义上的对仗之外 , 还要加入词语音调上的对仗 。
中国所有的文字发音并不都是平的,对仗的句子要求前面是平音,后面是仄音 。
“国破”是仄音,“城春”是平音,读起来平仄相对,对仗的效果更佳 。“山河在”是平平仄,“草木深”是仄仄平,完全相反 。“感时花溅泪”是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是仄仄仄平平,后面以此类推 。
这种音调上的调和,让日本读书人欣赏是不可能的 。只有汉语有音节的声调语,在这一点上,没有音调的日语与汉语间存在很深的沟壑 。
日本的读书人中除去个别特殊的例子 , 自古以来都可以用日语读中国的诗词 。
像前面说的那样 , 意思上的对仗能理解,音调上的对仗怎样也读不明白,对仗的韵律美便因音调的缺失减少了一半,难怪在日本没有普及欣赏对联的习惯 。
不过,这样避免了人们在日本的大建筑物的柱子上面公然的乱写乱画,所以在柱子上写横额就够了 。
日本有新年在门前装饰松树或松枝及珠连绳装饰物的习惯 。门松是吉祥之物,结绳装饰是能驱魔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