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有一种无声的力量 , 能够让被画者感到‘被关注、被理解、被记录’ 。 ”谢丽珍说 , 画友们用速写形式 , 把广州基层抗疫不为人知的点滴感动汇聚起来、传递出去 。
除了像谢丽珍这样有一定基础的创作者 , “速写广州”还有不少从零起步的成员 。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85后”医生冯媛就是其中之一 。
原本只是绘画“小白”的冯媛 , 8年前开始通过网络自学绘画 , 初衷是为了“自我疗愈” 。 冯媛告诉采访人员:“风湿是慢性病 , 我和许多病人认识超过十年 , 有时听到他们病情恶化的消息 , 心情会非常低落 , 画画能让我放松下来 , 恢复平静 。 ”
2018年的一天 , 她报名参加了“速写广州”活动 。 或许是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 , 冯媛会很细心地观察老广州街坊生活的细节 , 窗台上晒的果干、陈皮 , 甚至一个拖把 , 都会激发她的灵感 。 一次在老城区写生时 , 街坊还为她搬来板凳、拿来饮料 , 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和人情味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因为疫情缘故 , 冯媛近两年很少参加外出速写活动 , 但她却画得更勤了 。
今年2月 , 医院同事集结准备出征支援香港战疫 , 冯媛在门诊楼下看到一位女护士临行前和一对儿女告别的场面 。 回家后 , 她马上创作了一幅水彩速写 , 以此表达对同行们的祝福和敬意 。 两年来 , 她用速写形式描绘过许多“大白”默默奉献、守护生命的忙碌身影 , “每次疫情来袭 , 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主角” 。
寻找“烟火气”的“无名画师”
40多年前 , 律师汪翊从山西来到广州发展 。 谈到与速写结缘的原因 , 他用了一个很文艺的说法——为了“寻找人间烟火气” 。
在一次高第街的速写活动中 , 汪翊选择了“许地”作为创作对象——鲁迅夫人许广平曾在此度过童年 。 在他的画中 , 缠绕的电缆线、布满墙壁的爬山虎、旧窗上的塑料雨棚……曾经繁衍了近代“广州第一家族”的许地 , 处处流露着岁月洗礼的斑驳印痕 。
汪翊曾担任过两届“广州市书香羊城全民推广大使” 。 除了画画 , 他忙着读书、写作、做公益 , 把“一个人的爱好”扩展为“一群人的爱好” 。 如今 , 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 就是力所能及地为广州增添几分人文气息 。
“速写 , 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 但当一群人共同为城市画像的时候 , 速写事实上就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 , 吸引更多人去关注、感受和认识广州这座城市 ,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汪翊说 。
“我们大部分是新广州人 , 大家都在用画笔去发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美 。 ”据“速写广州”发起人之一肖龙川介绍 , 6年时间里 , 团队从最初的3人 , 慢慢发展为上千人的规模 , 500人的微信大群就建了好几个 。
6年来 , 画友们走遍了荔湾、越秀和海珠等广州老城区的许多角落 。 他们瞄准市井生活 , 笔下有晒满被单的骑楼 , 有趟栊门、竹筒屋内的寻常人家 , 还有小贩们的吆喝声、小吃店的香气……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 , 被画友们用色彩和线条融进了画里 。
肖龙川强调 , 速写有着与拍照打卡不同的深意 。 “拍照只有短短几秒 , 速写至少要半小时以上 , 是对城市文化的一次深度触摸 。 ”他说 , 每张速写都是有声音和味道的 , 画虽然是平面的 , 但蕴含的情感是多维的、立体的 。
2019年 , “中国广州发布”微博以“广州温度”为题 , 选登了“速写广州”的9幅作品 , 之后这些作品在六榕街道文化广场长廊展出 , 受到街坊们喜爱 。
2020年10月 , “速写广州”四周年展览在沙面举行 , 一位前来看展的陈先生说:“没想到在这里可以看见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 他们的画作 , 勾起了我的儿时回忆 。 ”
- |李渊回:诵读道德经万遍会得道吗?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 |主角三妻四妾的3本武侠小说,少侠也要侠女配,梦幻人生美滋滋
- 什么|晚安 | 少年儿郎的贪睡是珍贵的,无咎的,因为后来求之不得
- |2021年意大利文学掠影:如何走出人类的困境?
- 本科生|适合专科生报考的专业,就业前景好,未来发展不比本科生差
- 大学|今年1076万大学毕业生的艰难就业
- 联合国|联合国很尴尬!五分钟让你明白世界的关系!
- 济南|“云”游春日里的山东高校!一起拥抱春天!?
- 侠客行|清代一首简练的《侠客行》,足以媲美李白之作,却鲜为人知
- 雕刻|今天介绍几款收藏价值的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