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下的“人间四月天”( 三 )


“我们用速写的形式 , 为广州留下一份特别的记忆 。 ”肖龙川说 , 200多期外出速写活动 , 数万幅速写作品 , 都来自于默默无闻的“无名画者” , “每一幅都是不可复制的” 。
散播城市之美的公共创作
从钢笔、水彩到国画、二次元 , “速写广州”画友们的速写风格迥异 , 他们还对城市街景进行“超现实”创作 , 为老街巷注入创意和想象 。
肥仔斌被画友们称为“大神级”人物 , 有人说 , 他像一个魔术师 , 画出了一个“从地下生长出来”的广州 。 从小在广州西关长大的他 , 酷爱街头涂鸦艺术 , 他将涂鸦艺术与速写结合 , 创造出一种3D速写风格 , 为年代已久的西关民居、小食店 , 添上生猛的色彩、跳跃的线条 , 让一条条老街以时尚、动感的面孔“新生” 。
“我们缺少的不是美的表达 , 而是个性化的表达 。 ”肥仔斌希望用新的元素激活对广州城市特性的表达 , 他笔下的羊城老街、大排档、广式茶楼 ,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走红 。
如今 , 他的作品更是被挂在永庆坊一期的青砖墙上 , 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去打卡 。
除了为古老街区注入新活力 , “速写广州”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和公益关怀类活动 , 为朝夕相处的广州增添光彩 。
2021年 , 广州公交集团和“速写广州”联合 , 将“寻味西关”系列速写画搬上了广州公交专线 , 唤起许多人对“老广味道”的怀念 。 不久前 , 双方再度携手 , 拟推出第二条以博物馆作为主题的公交车线路 , 站点涉及农讲所、广州艺博院、陈家祠等文化地标 , 画友们准备用“速写风” , 再度“点亮”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
“速写广州”还走进广州老城区的长者公寓 , 为老人画像 。 “画友们虽然不太擅长画人像 , 但都很用心地为爷爷奶奶们画下Q版头像 。 ”肖龙川记得 , 一位老奶奶拿到画作后十分感动 , 说“从来没有人给她画过画像” 。 还有一对年过九旬的老夫妻 , 因患老年痴呆而口齿不清 , 但看到画友们为两人创作的“情侣头像”后 , 笑得合不拢嘴 。
2021年 , 在雕塑家、画友刘艺的牵线下 , 画友们来到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服务的广州钟落潭慧灵农场创作墙绘 。 许多人是第一次用丙烯在墙上作画 , 30余名画友群策群力 , 完成了三幅颜色跳跃、想象力奔放的墙绘作品 , 驮着温馨小屋的鲸鱼遨游在海底世界 , 宛如一场连续不断五彩斑斓的梦境 , 顿时让人感受到海风拂面的温柔……他们在画中倾注的对广州的眷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是如此浓烈而炽热 。
此前 , “漫艺术·速写联展”曾在广州东湖附近的越秀区文化馆展出 , “速写广州”画友们的作品与专业画家、美院教授的作品同台亮相 。 这些寂寂无名的业余画者的创作 , 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朱松青记忆犹新:“他们的城市速写 , 不是冷冰冰的记录 , 而是有温度的表达 。 不同画风的走心之作 , 承载了对广州千言万语的情感与态度 。 ”
专家点评
朱松青(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 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副主任 , 广东省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青年速写有助于塑造城市文明
速写 , 是一门有点青春烙印的手艺 , 是一种短时间和低成本的美术实践 , 也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与操练 。 由此可以自由探索绘画语言、技能技巧 。 当你进入这个境界 , 就会发现其乐无穷 , 就像玩游戏那般美妙 。 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快餐式读图 , 会让大家产生数码视觉审美疲劳 。 基于纸本和纯手工的速写作品 , 形成了一种补偿性和治愈性的文化资源 , 因此许多城市速写在社交媒体上“走红” , 传播和展现了城市文化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