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用心发现孩子的孤独的句子「父母需用心发现孩子的孤独」( 二 )


6.对重复、旋转的事物高度痴迷 。如有的孤独症孩子喜欢转的东西,会转锅盖,一转转半天,乐此不疲;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听下水道的流水声;有的孩子会反复倒录像带,就看那一段电视;有的孩子重复上下楼梯、重复用一种方式玩玩具,吃饭就吃一种饮食,衣服也不换;还有的孩子会有一些奇特怪异的刻板重复动作或行为,如看手、转手、自己转圈等 。
7.拒绝改变 。比如家里家具位置不能变 , 老师发型不能变 , 变了以后孤独症患儿就会很焦虑不安 。他们还会对一些感觉刺激产生和同龄孩子不一样的反应或特殊兴趣,如有的孩子痛觉特别迟钝,有的孩子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还有的孩子会追着闻别人身上的味道,或是斜着眼看东西等 。
刘靖提醒 , 这三大类核心症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对孩子的发展和其整体社会功能和适应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
早发现早干预 , 对孤独症治疗非常重要
邹小兵强调 , 孤独症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可为早期干预奠定很好基础 。但是对于家长和基层保健医生而言 , 早期发现还是挺困难的,尤其在1岁前 。大多数家长往往可能要到孩子1岁半左右才会注意到孩子发育的一些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去看医生,儿童保健医生也通常可能在这个年龄段注意到一些孤独症早期迹象 。
刘靖认为,早期发现孤独症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去实施 。作为家长,要了解孤独症的早期临床表现,从而能识别孩子的一些症状 。在预防保健体系,要把孤独症筛查融入儿童日常保健工作之中,通过孤独症预警征、疾病线索、筛查量表的使用,使孤独症孩子在日常保健中被发现 。其中很重要一个途径是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幼儿园老师、儿科医生的培训 。刘靖说,现在经常接诊到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儿科医生推荐来的孩子,这些对早期发现和诊断孤独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两位专家均认为,早期发现孤独症是早期诊断和干预的基础 。应加强指导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和康复机构做好儿童孤独症健康管理,建立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服务机制,促进孤独症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
记住“五不法”,可早期识别儿童行为异常
其实,孤独症的早期发现主要依靠家长和医生对孩子行为的仔细观察 。邹小兵介绍,目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简明扼要的“五不法”,即当孩子在1岁半左右时 , 如果他不怎么看、不怎么应、不怎么指、不怎么说、行为有些不当,其中也包含少看、少应、少指、少说、行为不当,家长应能早期发现儿童行为的异常 。
邹小兵对“五不法”进一步解释说,比如孩子对你的目光注视是不是少或没有;他不怎么会用手指指物,比如妈妈问“爸爸在哪儿?”他会不会用手去指一指;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孩子跟爸爸妈妈之间会不会形成很好的目光注视;在1岁到1岁半、2岁之间,孩子会不会出现第一批有意义的语言,如看见妈妈说“妈妈”,看见爸爸说“爸爸” 。如果这些都没有出现,同时伴随着孩子喜欢看手、转东西、看灯光,手上总是拿着某些东西 , 该笑时不笑、不该笑时又笑,孩子如果出现这样一些反常行为时,家长就应考虑带孩子去看医生 。
【父母需用心发现孩子的孤独的句子「父母需用心发现孩子的孤独」】邹小兵特别提醒,在等待医生确诊期间家长也要有所作为,别让孩子总是一个人独自闲着或总一个人独自忙着,要让他总是处在与爸爸妈妈或养育者一对一、面对面、快乐、密集、互动的情景活动和游戏中,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 。即使到了再去看专科医生时,可能发现孩子已有些进步了 。总之,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尽量多一些亲子互动和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