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三桂历史
中华大地人口众多且物质丰富,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常识 。对于只读中国史的历史爱好者往往会感叹中国历史中的“人相食”或者“易子相食”,庆幸自己生活在改开后 。可同时阅读中外历史的爱好者却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其他文明很少见到中国历史中那么大规模的人吃人和流民起义?仅据二十五史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403起发生过人相食的记载 。
文章插图
(同类相食是全体人类的黑历史)
或许有不少人将其归咎于中国历史记录多,而中东、印度、欧洲等地的记录少 。但稍微熟悉下亚拉非历史便知 , 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历史记录只会比中国更多,理由无他一手材料保存好 。著名先驱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还专门指出中国历史文献保存太差,连甲午战争(在梁启超写书前三十年)的档案都丢失好多 。尤其是宋以前的历史,由于印刷术普及度还很低,导致纸质的记录损失大半 。比如汉代的历史材料流传至今不过百分之一而已 。换句话说欧洲等地保存完好的食人记录只有可能比中国更多 , 真实历史上,双方的差距只会更明显 。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普遍使用竹简,所以比后世一些王朝更能保存记录)
究竟是什么让华夏先祖如此频繁地食人?它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将从先天和后天两个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剖析 。
二三倍的人口 , 一半左右的耕地
说起粮食肯定要先看耕地 , 中国人在亩产上确实世界领先 。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调查,中国在唐代就达到了亩产334斤 , 欧洲一直到19世纪也不过一百多公斤的亩产 。但这并非没有代价,清末之前东北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真正的粮食生产区依旧是“汉地十八省”,在面积上小于西欧 。更糟糕的是中国的人口一直比整个欧洲都要多,差距最大时甚至可以达到欧洲的三倍左右 。
文章插图
(清末革命者划分的汉地十八省)
相对狭小的耕地面积,膨胀的人口数量,让中国的人口密度远远比欧洲要大 。这迫使先民为了生存不断地开荒 , 再加上气候的自然变迁,导致大片原始森林从汉地十八省消失 。根据考古显示,一直到战国时期,长江以北还栖息着大量的犀牛、熊猫、大象等生物,现在人们提起大江以北基本都是耐干旱的作物了 。倒退两千年 , 关中(陕西)也是出名的富裕膏腴之地,现在人们对西北的印象停留在漫天黄沙 。
文章插图
(黄土高原的诞生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原因)
大量消失的森林和人为改道的河流极大地破坏了长江以北的生态系统 。当出现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时,人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去填饱肚子 。偏偏人口密集就意味着共享的公共资源更少,更容易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和冲突 。当传统的树皮草根已经不能让饥民填饱肚子时 , 饿死者乃至敌对方的尸体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
后天原因更为残酷
如果说以上都是天作孽的话,那么人为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饥荒就是把老百姓逼上“人相食”的绝路了 。古代世界的各个文明,往往都有自己的人口统计的手段与方法 。由于人口统计与赋税和征兵工作挂钩,所以是很多地方都不能避免的重要工作 。但无论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希腊罗马,还是具有更多封建属性的波斯和中亚,都没有一种治理手段能达到编户齐民的效果 。
- 欧洲人用筷子吗「欧洲和中国在2000年前就有联系为何欧洲人没有学会用筷子」
- 英媒:天文学家找到越来越多厉害的方法寻找宇宙的“生命”
- 发现二战日本帝国海军最快驱逐舰“岛风号”残骸
- 壮志写春秋的意思 写春秋什么意思
-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
- 历史写诗最多的诗人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是谁
- 欧洲东面以什么为界与亚洲紧密相连「另一个欧洲欧洲东部模糊的边界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
- 为什么西方人不爱吃馒头只爱吃面包,为什么中国吃馒头西方吃面包
- 印度黄金便宜为什么中国人不买「印度黄金那么便宜为什么外国游客却不敢买看完后明白了」
- 司马懿在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留遗言竟是“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