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是西方的「越压抑越狂欢愚人节为何出现在欧洲中世纪」( 二 )


愚人节是西方的「越压抑越狂欢愚人节为何出现在欧洲中世纪」

文章插图
中世纪平民狂欢的场景
看到这样不虔诚的场景,教会当然是不开心的,可是愚人节太好玩了,很多教会人士都乐在其中 。1394年,法国试图禁止这类不虔诚的娱乐活动,结果遭到从贵族到教会再到平民百姓的一致抗议,连一些教会人士都支持愚人节,声称人们的笑声正是虔诚的体现,笑得越大声表明越虔诚 。还有的教士则认为,适当的娱乐并不会妨碍人们的虔诚,他们经常引用圣徒约翰的一句名言,“一直绷着的弓容易断” 。
当然 , 我们也可以猜得到,其实低级教士是更喜欢参加愚人节的,在有的地方,愚人节并不是扮演国王或是耶稣和玛利亚,而是选举“愚人教皇”或是“愚人主教” 。不过被恶搞的主教大人们也并不会生气 , 据说一位主教在去世之前还专门指示旁人,把自己的主教袍留给愚人节用 。由于在中世纪绝大多数节日都有宗教人士参加,所以其实在绝大多数的中世纪愚人节当中,教士们都是狂欢的主力 。
愚人节是西方的「越压抑越狂欢愚人节为何出现在欧洲中世纪」

文章插图
一个当选为“愚人主教”的男孩
不仅是教士们喜欢愚人节,贵族们也热爱愚人节 , 甚至很多国王都热爱愚人节,在这方面比较有名的比如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只要有这样的活动,亨利三世就会带着一帮随从们到街上去狂欢,经常彻夜不归 。亨利三世的时候已经是十六世纪晚期 , 教会对愚人节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严厉,很多教士们都公开批评亨利三世的做法,国王的回应是让这些人都去参加愚人节 。
不过当时的氛围和中世纪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中世纪那种贵族和平民们互相取乐的场景已经很难看到 , 尤其是亨利三世这么一个任性的国王,就更是只准他捉弄别人,不能让别人捉弄他 。
在他出现的场合就只准他戴面具,其他人戴面具都会被他拿掉,这样表明只有他拥有恶搞别人的权力 。他经常冲进一堆狂欢的人群当中,摘掉人们的帽子和面具,如果有人被他冲倒或是掉进了水里,他就更开心了 。虽说亨利三世的玩法太过于自私,可是在他死后,愚人节就因为在法国就没什么人撑腰而迅速衰落了 。
愚人节是西方的「越压抑越狂欢愚人节为何出现在欧洲中世纪」

文章插图
热衷愚人节的亨利三世
俄国地处欧洲的边地 , 愚人节衰落的速度要比欧洲其他地方慢,所以到了18世纪,著名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也是一位愚人节的热爱者 。俄国人的玩法和欧洲其他地方差不多,也是选举一位“愚人教皇”,不过和欧洲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 , “愚人教皇”并不是取乐的对象,人们会在“愚人教皇”的率领下大闹全城,无论要去谁家捣乱都不能拒绝 。
彼得不像亨利三世那么霸道 , 如果别人当上了“愚人教皇”,他也乖乖的服从命令 。如果轮到彼得自己当选了,他就把自己恶作剧天赋展现出来 。
有一次他当上“愚人教皇”之后,就下令让自己的一对臣民结婚 , 然后不由分说把这一男一女关进一个屋子里洞房 。你以为接下来会是好事的话,那就是你太不懂愚人节精神了 。彼得和其他人会躲在门后面偷看,然后撞开大门,把新郎抓出来装进一个酒桶扔进了涅瓦河(最后被人救上来了) 。
愚人节是西方的「越压抑越狂欢愚人节为何出现在欧洲中世纪」

文章插图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
彼得死后,来自欧洲的宫廷文化成为俄国精英文化的主流,民间的愚人节文化迅速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