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在南宋沉船中捞出近万件珍贵文物

新华网海口5月8日电(采访人员刘畅 周慧敏)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8日在海口说,专业人员在西沙群岛光华礁附近海面下的一艘南宋沉船中打捞出水近万件珍贵的古代瓷器 。华光礁属中国海南省所辖西沙群岛范围,位于永乐群岛南部 。这艘位于环礁内侧水下的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华光礁Ⅰ号”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说,对“华光礁Ⅰ号”的考古发掘是针对疯狂的文物盗掘行为的一次“抢救性反应” 。1996年中国渔民在潜水捕鱼时发现了“华光礁Ⅰ号” 。之后,不法分子采取野蛮手段用炸药炸开沉船表面,打捞出大批瓷器 。此后对“华光礁Ⅰ号”的盗掘连年不断 。张威说,此次发掘工作从今年3月15日开始 , 共历时55天,出水近万件文物,绝大部分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生产的陶器和瓷器,包括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华光礁1号”是目前中国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体 , 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约3-4米 , 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 。张威说 , “华光礁1号”是一艘迷失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 。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当时的中国商船主要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地出发,途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到达波斯湾、红海 , 乃至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 。近年来,中国在近海地区的水下考古行动频繁 。2006年,水下考古研究人员对福建海域的“碗礁1号”进行了考古发掘 。今年4月,广州打捞局和广东省文物部门启动了对一艘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的南宋沉船的整体打捞工程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发掘项目是中国海疆考古“十一五”(2006至2010年)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此外 , 南沙群岛海域水下文物普查和发掘,中国沿海地区和近海海域水下文物普查,全国海域水下文化遗址线索和资料收集研究,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及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站建设等也在计划之中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和18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 。据专家推测,仅在南海就有2000条以上的古代沉船 , 其中大部分为“海上丝绸之路”时期的商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国际上活跃着一大批专门对水下文物进行商业打捞的所谓“寻宝者” , 他们在南海的行动尤为猖獗 。在近些年的海外艺术品拍卖会上,“水捞文物”纷纷以天价成交 。张威呼吁,中国应尽快加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 通过国际合作制止盗掘中国古代沉船与文物的行为 。在中国去年重新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海上丝绸之路”名列其中 。此外,位于西沙群岛的唐宋时期的“甘泉岛遗址”被中国政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 , 它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南端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