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金龙寿:如何突破东西方“龙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二 )


英文中的“dragon”翻译成中文是“龙” , 但跟中国龙的寓意却完全不一样 。 “dragon”一词来源于古法语“dragon” , 而后者则是来自拉丁语“draconem” , 意为巨大的蛇 。 在西方文化中 , 人们对龙的印象最早来自《圣经》 , 其中描述了一条大红龙 , 以邪恶形象示人 , 是魔鬼撒旦的化身 。 在《贝奥武夫》中 , 主人公贝奥武夫与会喷火的龙形怪兽搏斗 , 延续了基督教中龙的魔性、罪恶象征 。 因此 , 龙在西方神话故事中是被英雄屠杀的对象 。
此外 , 差异还在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 。 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发展等原因 , 倾向于将自然或其他力量妖魔化、邪恶化 , 来彰显和实现个人英雄主义 。 而在中国文化中 , 强调的是集体主义 , 是海纳百川、心存仁义、和谐共处 。 中国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发现善美、懂得感恩 。 因此 , “龙”象征中华儿女勤劳、善良、包容的世界观 。
中新社采访人员:“龙文化”如何体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伴随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 , 世界对中国“龙文化”的认同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金龙寿:龙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 可谓无处不在 。
首先 , 中国龙衍生出传统节日和风土民俗 , 如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赛龙舟、少数民族的龙船节、祭龙节等 。 又如十二生肖中 , 只有龙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 , 是中国神圣的吉祥物 。
其次 , 龙图腾也是龙文化传承数千年的载体 。 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出土的玉器、陶器、图画、雕刻等上面的图案 , 到现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世界怎样改变 , 龙图腾永远是中国人心中伟大和敬重的标识 , 龙文化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 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根本来源 。 此外 , “龙”文化在汉语中也有着生动的体现 。 比如龙马精神、卧虎藏龙、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成语 , 再如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取名时也常用“龙”字 , 我和兄弟名字里的“龙”就蕴含了父母的美好期望 。
伴随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 , 世界各国对龙文化的认识正在逐渐变化 。 外国友人对龙文化从一无所知到心生好奇 , 发展到现在的认可喜爱 , 体现出中国龙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 这也得益于海外华人对中国龙文化的传播 , 体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 以及他们作为“龙的传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东西问丨金龙寿:如何突破东西方“龙文化”差异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本文图片

美国休斯敦举办的墨西哥湾国际龙舟赛 。 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欢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如何解开西方对于中国龙文化的误解?
金龙寿:西方人对中国龙文化的误解源于文化象征和精神内涵的差异 。 有些专家学者就提出将“龙”翻译成“loong”而不是“dragon” , 以此重塑中国龙的形象 。
另外 , 我们要讲好中国神话故事 , 尤其是龙文化的神话故事 , 向世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 , 让他们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
中新社采访人员:谷爱凌在雪服上印有“中国龙” , 与世界共享中国龙文化有什么意义?
金龙寿: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 , 谷爱凌可以说是中国龙文化行走的“代言人” 。 无论台前台后、赛前赛后 , 包子、北京烤鸭、韭菜盒子等中国美食都掀起舆论热点 , 外国友人通过她的介绍垂涎欲滴 , 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生动宣传 。 另外 , 她的赛服、雪板和头盔上 , 不仅有自己设计的中国龙图案 , 还有中国红、祥云以及“人中之龙”的英文表达 , 她说这是为了让全世界都看到和了解中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