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席|“唯唯诺诺”原是古人应答的声音

许晖
“唯唯诺诺”这个成语的意思 , 各种成语辞典的解释都是:顺从而无所违逆 。 与“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唯命是听”等成语词义相近 。 但是“唯唯诺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思 , 各种辞典都没有解释这个成语的语源 。 原来 , 这个成语所反映出来的 , 乃是古代男子对尊长呼召而应答的两种声音 , 即“唯”和“诺” 。
《礼记·曲礼上》篇中有这样的规定:“父召无诺 , 先生召无诺 , 唯而起 。 ”意思是说:父亲召唤的时候 , 不可用“诺”来应答;先生召唤的时候 , 也不可用“诺”来应答 。 父亲和先生召唤的时候 , 都应该用“唯”来应答 , 同时要站起身来 。 《礼记·玉藻》篇中同样规定:“父命呼 , 唯而不诺 。 ”
“唯”和“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东汉学者郑玄注解说 , “唯”和“诺”都是应答之辞 , 但“唯恭于诺” 。 唐代学者孔颖达则进一步注解说:“古之称唯 , 则其意急也 。 ”用“唯”来应答 , 语气短促 , 就像急着应答父亲和先生的召唤一样 。 因此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概括说:“此盖少者幼者应对之礼 , 故古人重之 。 ”

而“诺”呢 , 孔颖达注解说:“其称诺 , 则似宽缓骄慢 。 ”用“诺”来应答 , 语气宽缓 , 因而显得骄慢 。 张舜徽先生概括说:“盖应答之声 , 唯速而礼恭 , 诺缓而意慢 。 ”事实也正是如此 , “诺”一般用于尊对卑的场合 , 《战国策·赵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一文 , 触龙向赵太后进言之后 , 赵太后回答道:“诺 , 恣君之所使之 。 ”即为明证 。
《礼记·曲礼上》篇中还有这样的规定:“毋践屦 , 毋踖席 , 抠衣趋隅 , 必慎唯诺 。 ”这是讲的客人进入主人家的礼节 。 “屦”是用麻或葛制成的鞋子 , “踖”是践踏之意 。 古人进门必脱鞋 , 客人到主人家 , 进门前要先观察一下别的客人脱下的鞋子 , 以免踩到;进入自己坐席的时候 , 不能直接跨过去就坐 , 而是应当提起下衣 , 从坐席的下角慢慢走向坐席 , 再往前坐下;坐下之后 , 不能自己先说话 , 要根据主人的问话谨慎地“唯诺” , 也就是视具体情况而用“唯”或者用“诺”来应答 。 这一记载说明 , “诺”也可以用于平辈之间 。
这就是“唯”和“诺”作为应答之辞的区别:唯恭于诺 。 而“唯唯”“诺诺”连用 , 可想而知乃是连声应答之辞 , 更加显得恭敬而顺从 。 司马相如的名篇《子虚赋》中 , 齐王让子虚描述一下楚国大泽的见闻 , 子虚就用“唯唯”应答 , 这是臣子表示对国君的极度恭敬和顺从 。 《史记·商君列传》中则有“千人之诺诺 , 不如一士之谔谔”的谚语 , “谔谔”是形容直言不讳的样子 , 针对的是千人连声应答的情形 。
这就是“唯唯诺诺”这个成语之所以可以用来形容顺从而无所违逆的缘故 。 需要说明的是 , “唯”和“诺”都是古代男子的应答之辞 , 女子的应答之辞则是“俞” 。 《礼记·内则》篇中规定:“能言 , 男唯女俞 。 ”这是说 , 小孩子会说话的时候 , 要教他们应答尊长的礼节之辞 , 男孩子用“唯”来应答 , 女孩子用“俞”来应答 。
【坐席|“唯唯诺诺”原是古人应答的声音】【编辑: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