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霍比特人”的演化理论图
尽管岛上还居住着巨型蜥蜴和鹳,但并没有其它食肉动物的存在,这意味着小型生物并不需要进化成较大体积的大脑而存活下来 。另外,弗洛瑞斯人可能经历了“神经重组”,使得尽管大脑整体体积变?。?但大部分功能仍很健全 。岛上较稀缺的食物来源使得身形巨大反而变成一种负担 。在亚洲内陆岛上,剑齿象有时候比非洲象还大,但是在弗洛勒斯岛,它们仅仅比现代水牛体积略微大一点 。354千米长的弗洛勒斯岛从未通过陆桥与亚洲或澳洲相连 。
现代人类将动物,例如猴子、猪、狗运到岛上之前(大约4000年前),唯一能够到达岛上的哺乳动物是剑齿象、已经灭绝的大象祖先和啮齿动物——前者通过游到岛上,而后者是搭着海上(失事船只的)漂浮残骸来到岛上 。
直立人大约生活在150万年前的爪哇岛,但不知何故它们跨越了海洋来到了弗洛勒斯岛 。在岛上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大约1.8万年前生活在该岛的女性弗洛瑞斯人的完整骨骼 。遗骸包括头骨顶部、下巴、骨盆和一副腿骨 。考古学家在重达400公斤的剑齿象残骸附近还发掘了薄片状的石尖 。
这些石尖很可能是作为矛头使用,这暗示着这些矮小的早期人类祖先是经验丰富的工具制造者和精明的狩猎者 。尽管这些霍比特人大脑体积较小 , 但很明显他们具有复杂精良的工艺技术 。在他们遗骸附近发现的壁炉、被烧焦的骨头和上千个石器工具一定是他们制造的工艺品 。研究人员估计弗洛瑞斯人大约在9.5万至1.3万年前生活在弗洛勒斯岛上 。
文章插图
另类的《霍比特人》
作为中土传奇的完结篇 , 电影《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目前全球票房已经高达7.8亿美元,这部电影将于2015年1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
我们都知道 , 电影被称之为“24帧的艺术”,但《霍比特人》系列却采用了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 。48帧版的《霍比特人》能带给观众什么?会有更多的电影采用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吗?
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们先说说电影中的帧率和刷新频率 。
电影中的帧率和刷新频率
对电影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电影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人脑的视觉残留,当一秒内闪现的静帧画面足够多,人眼就会产生运动图像的幻觉 。帧率指的就是每秒出现了多少帧静止的画面,用单位FPS(英文Frames Per Second的缩写)来表示 。
那么每秒要出现多少帧静止的画面,人眼才会产生运动图像流畅的幻觉 , 不会觉得画面一卡一卡的?
知名影评人Magasa这样解释这个问题:
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帧画面 , 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帧画面保留1/15秒 。如果在前一帧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 。放映帧率达到了16-24FP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畅的画面 。
文章插图
需要指出的是,帧率分为拍摄和放映两种,一般令拍摄和放映帧率保持相同 , 人眼才能看到和现实相仿的图像 。
帧率达到16-24FPS画面已经可以流畅播放 , 但由于人眼对连续画面中细微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画面上亮度的变化会被人眼察觉到,产生闪烁感 。亮度变化越大,闪烁越明显 。
- 澎湖水道海域发现19万年前“澎湖原人”化石
- 全球7大考古恐怖发现 希腊出土容器发现人的遗骨
- 人类祖先6500万年前长什么样?类似松鼠
- 形容两个人相互打闹的成语
- 形容两人无所事事的成语
- 形容人富有主见的成语
- 形容不顾他人只顾自己的成语
- 形容爱在人前表现自己的成语
- 形容人技能熟练的成语
- 形容气质比别人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