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真的存在过吗?( 四 )


实验室研究证明,人眼能够区分多达每秒48次闪光,如果继续提高闪光频率,亮度的变化人眼基本无法察觉 。我们用Hz(赫兹)这个单位来表示每秒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 。人造灯的闪烁频率一般要高于48Hz,譬如50Hz交流电下运作的台灯闪烁,人眼基本上是无法察觉的 。
这个研究结果也用在了解决人眼看连续画面会产生闪烁感的问题上 。举个例子:电影现行放映帧率的标准是24FPS,那么如果每格画面都闪现了2次,一秒内就总共闪现了48次画面,,即刷新频率为48Hz,已经达到了消除闪烁的底线 。
而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和显示器上有60Hz、120Hz或240Hz的标识,指的是该硬件设备每秒最多能闪现多少次画面 。
电影为什么是“24帧的艺术”?
上面说了,现在电影放映采用的帧率标准是24FPS , 可为什么是24这个数字?电影24FPS的放映标准其实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这是一个最经济的方式 , 而不一定是最适合人眼视觉的方式 。
在默片时代,拍摄和放映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帧率标准,从12格、16格、18格到24格都有 。后来1926年有声电影制作技术成熟,人们开始把音频信息印在胶片上制作有声电影 , 而放映帧率上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胶片上音频信息丢失,电影制片公司不得不规定一个放映的帧率标准 。
而之所以选择24FPS作为电影放映的标准帧率 , 仅仅是因为在35mm胶卷上支持播放音频的最低帧率就是24FPS 。电影制片公司们为了节省经费,干脆把24FPS规定为电影放映的帧率标准 。(下图右边的波形图就是打印在胶卷上的音频信息)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过吗?

文章插图
48帧版的《霍比特人》为什么“不像电影”?
然而 , 《霍比特人》系列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却认为24FPS的拍摄和放映帧率并不能带给观众最好的观影体验 。2011年他曾在Facebook上说道:
90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24FPS来拍摄和放映电影 , 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便宜!
采用48FPS拍摄和放映的好处是,看起来画面上的速度还是正常的,但画面的流畅度和动作清晰度都大大增强了 。你看24FPS的电影也许觉得还行,但其实这样的影片中每一帧都会有模糊,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 。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顿挫或者闪烁 。
以48FPS的帧率来拍摄和放映电影会非常有助于摆脱这些问题 。它会让电影看起来更逼真,观看起来也更轻松 , 尤其是在3D电影方面 。
 
使用48FPS拍摄的《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2011年上映了24帧和48帧不同的版本 。而因为放映技术和成本的关系,全球只有1000块荧幕进行了48帧版本的放映,而且市场反应并不理想 。看了48帧版的电影后 , 部分观众抱怨道:太没有电影感了 。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过吗?

文章插图
为什么使画面流畅度和动作清晰度大大增强的48FPS拍摄和放映技术会让观众觉得没有电影感?
这是因为,让运动图像看起来真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运动模糊 。在真实的世界,当人们在看一个快速移动的事物或者眼睛快速转动时 , 我们看到的事物是模糊不清的 。而正如彼得·杰克逊自己所说,24FPS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会有模糊、抖动、顿挫和频闪这些问题,所以看起来更加接近现实的观感 。
我们可以通过在电脑上播放24FPS的影片来感知:通过软件逐帧查看影片中的运动物体,可以发现运动物体是虚的 。(如果希望进一步了解不同帧率之间的区别,可科学访问Frames Per Seco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