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金鱼游过放置在水中的隐身器件时 , 隐身效果很明显 。浙江大学供图
披上一件隐身斗篷 , 在视野中瞬间遁形 , 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 。日前 , 一只猫和一条金鱼比人类提前“享用”了一种隐身衣 。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柏乐教授等研究团队合作 , 使用玻璃制造出了可见光波段的生物隐形器件 。这一最新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要隐身,进入隐身衣的光线必须跑得比外部光线快
在这个课题组的实验中 , 一只蹲在六边形隐身装置里的小猫,在特定的某个角度,光线可以直接绕过小猫,并回到原来的路径出射,产生小猫“隐身”的效果 。为了探究隐身衣对不同生命环境的适应性,课题组还研发了一组适用于水中隐形的装置:金鱼游进这件“隐身衣”,身后的物体仍然一览无余 。
“这意味着隐身器件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陈红胜说 。
【科学家造出隐形生物的器件 人类隐身近了】陈红胜介绍说 , 要研究“隐形”,就要先明白物体为什么会“显形”: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时 , 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 。散射的电磁波被人眼等“感应器”接收,就能识别那里存在物体 。
“目前应用的隐身技术 , 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比如在可见光频段,这种技术就相当于给物体穿了一件不反射光波的黑色的衣服一样,在黑暗的背景中不会被发现,但是在明亮的背景中却反而更易被发现 , 因此这种隐身技术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隐身衣技术 。”陈红胜说 。
2006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隐身衣,既不反射也不吸收电磁波,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使物体完全隐形 。这个隐身衣设计的“殿堂级”理论,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材料表面折射率的改造,让光线“转弯”绕过物体按原方向传播,就能将物体隐藏 。此后,隐身衣的研究得到飞速发展 , 近年来成为电磁学、物理学、光学、材料科学及交叉学科非常前沿和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
陈红胜打比喻说 , 就像小溪里的流水,经过一块石头时,溪流会绕过石头后再合拢了继续向前,如同没有遇到过石头一样 。进入隐身衣的光线要绕过物体,所以走过的路径长;没有进入隐身衣的光线是一条直线,走过的路径短 。完美的隐身衣要求所有的光线保持相同相位,因此进入隐身衣的光线必须跑得比外部光线快,这就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
但要实现“完美隐身”的理想,需要非常精密的纳米加工技术,目前还无法实现,必须进一步对理论进行简化,才有可能在一个频带较宽的电磁波频段里研发出可以实用的隐身衣 。
从让筷子隐形,到隐身衣尺寸变大,隐身性能不断提升
此次最新进展,源于陈红胜课题组近两年聚焦如何在可见光波段实现物体隐形的研究 。也就是说,怎样让物体在人的肉眼前遁形 。他们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通过均匀线性光学变换的方法,设计并简化了隐身衣的各个部分的参数 , 对于隐身衣从理论走向实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
- 科学家研制可潜入细胞测温度的温度计
- 解密地球内核旋转之谜题
- 澳科学家研制研制精确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子钟
- 科学家发现新金属结晶 可无限转变原子形态
- 科学家探寻人类特质引争议
- 科学家培育出“夜光兔”
- 科学家实现脑细胞生存微环境可视
- 科学家发现距今或30亿年的浮游生物/图
- 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心理地图”
- 科学家采集遇火就爆炸的湖泊“甲烷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