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入职时的性格测试,让我丢掉了年薪60万的工作( 三 )


关注性格测试的人 , 本身对性格、人性和心理学知识有着旺盛的需求 , 他们源自于内心里对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有着深深的渴望 , 想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 有哪些性格特点 , 优势和缺点是什么 , 适合从事什么类型的行业 。 而MBTI人格类型测试 , 恰好可以回答他们的问题 。
ECM情绪关怀模型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唐小兵表示:“在今天的社会 , 一些人需要通过标签来获得身份认同 。 当用MBTI来形容自己时 , 你的过往就有了理所当然的解释 , 你的现在就有了身份和归属 , 你的未来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 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一个古老的话题——我是谁 。 ”
《豹变》注意到 , MBTI的热度也在从线上转向线下 。 在一个INFP的微信群里 , 群友们会定期组织线下见面活动 , 一起做饭、看书、玩桌游、踏青 。 一些主打MBTI交友名义的线下社交活动也在增多 , 有些活动方会定期举办MBTI交友活动 , 按照不同人格类型 , 举办不同主题的专场活动 。
另一方面 , 随着MBTI的走红 , 对这一理论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
在心理咨询师彭艳看来 , MBTI具有一定可信性和有效性 , 但参考价值有限 。 “心理测试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通过我们外显的行为去测试我们的内心世界 。 人格测试的题目 , 也会询问你对一些日常事件的看法态度、以及你的行为方式 ,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 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 。 ”
不过 , MBTI乃至所有试图从人格层面进行类型划分的理论都是非常不严谨的 。 人们很容易对标签化的描述产生认同感 , 这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 。
唐小兵指出:“哲学家罗伯特-卡罗尔曾对于人格类型理论提出严苛的批评 。 他认为 , 人类观察和理解自身不能光靠记忆和临床观察就得出结论 , 臆造出不存在的‘类型’ , 进而歪曲观察结果以符合先入为主的想法 。 因此 , 星座理论、九型人格、MBTI等等这些理论的参考价值都是极低的 。 目前主流的人格理论是大五人格理论 , 它是给出了描述和测量人格的五个维度 。 ”
在职场中 , 用MBTI测试 , 以及其他性格测试的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能够了解员工的优势 , 劣势 , 做基础分析和参考 。 彭艳认为 , HR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性格特质搭配团队 , 因为在职场中 , 确实存在一种情况 , 那就是个性不一样 , 相处磨合起来就是费力很多 。 而性格特质互补的团队成员 , 很容易就能和谐相处 , 完成工作 。
但MBTI仅是性格分类 , 没有精准的性格特点分类 , 更不具备性格优势、劣势的绝对诊断功能 。
唐小兵告诉《豹变》 , 公司招聘人毕竟不是为了做心理治疗 ,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 其实更推荐使用大五人格测试作为参考 。 此外 , 招聘员工除了考察人格特质外 , 可能还要考虑他的职业技能、工作经验等多种因素 , 还是要全面考察、综合评估 。
#03
性格测试 , 资本的新镰刀?
MBTI为代表的性格测试爆火 , 离不开资本的助推 。 据了解 , 《财富》榜100强公司中 , 有89家在不同阶段对员工进行性格测试 , 性格测试市场产业已经形成了约20亿美元的市场 。 CCP公司拥有MBTI正版版权 , 每年的收益已经达到千万美元规模 。
《豹变》注意到 , 在国内 , 性格测试的变现渠道主要分为三类 , 包括面向C端用户的性格测试生意 , 面向B端的企业服务生意 , 以及IP流量生意 。
在百度上搜索“MBTI测试”等关键词 , 就会出现各类测试链接 , 其中大部分显示为广告信息 。 不仅如此 , 抖音、知乎等平台也充斥着这类性格测试广告——“你的性格 , 适合去互联网吗”“测测你的挫折商有多高” 。 但其中大部分测试 , 都需要付费才能查看结果 , 价格从9.9元到39元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