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艺术哲学新论》 , [美]C.J.杜卡斯 著 , 王柯平 译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版 。
艺术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
谈及艺术 , 人们往往将其与具有感性形象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和诗歌简单地等同起来 , 孰不知艺术与艺术作品完全是两个相互有别的概念 。 用杜卡斯的话说 , 艺术“是人类的一项活动 , 而艺术作品则是这项活动的产物 。 ”
那么 , 艺术又是一项什么样的人类活动呢?按照流行的观点 , 它常常被视为一项旨在创造美的事物的人类活动 。 自不待言 , 这种有关艺术本质的界说长期以来在公众心目中拥有相当的市场 , 在美学领域亦曾占有主导的地位 。 这是因为 ,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艺术与美进行直接的类比 , 认定艺术就是按照某些“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 , 而美的亊物则是供人观照和享受的审美对象 。
久而久之 , 便把艺术与美混为一谈 , “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 , 或者说 , 凡是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 , 丑是对艺术的否定 。 ”如此以来 , 既便面对丑的艺术作品(如非洲的原始木刻 , 罗丹的雕塑《老妓》或毕加索的绘画《格尔尼卡》等等) , 也几乎是视而不见 , 将其强辩为优美艺术的另一表现形态 , 即人所共知的“化丑为美”之说 。 杜卡斯则对此表示异议 , 继而鲜明而尖锐地指出:
乍一看来 , 这种界说(艺术是一项旨在创造美的事物的人类活动)似乎有些道理 , 因为大部分人在其呼之即来的绝大多数艺术作品中确能发现一定程度美 , ……但我认为 , 只要稍加反思 , 就会发现艺术不能用美来界定 。 因为 , 尤其是在“当今”时代 , 我们看到许多名符其实的艺术作品非但不美 , 而是异常之丑 。事实上 , 天下万物 , 并非皆美 。 推而论之 , 艺术所表现的对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既有美的 , 亦有丑的 , 艺术产品自然也不例外 。 那些所谓的“化丑为美”论者 , 大多是受到某种定义的影响 , 深信不美的东西是不宜称之为艺术作品的缘故;要不然就是出于心理自卫的目的 , 生怕别人说他感觉迟钝 , 故而人云亦云 , 凭藉一种全然寄生的趣味或态度对待艺术 。
杜卡斯坚信 , 美绝非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 。 这不仅因为丑的艺术的确大量存在 , 而且因为美本身所固有的不稳定性 。 我们知道 , 主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除了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乃至个性之外 , 往往还将涉及一种周期性或变化性 , 这就好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时装的审美追求一样 , 总是沿着肯定——否定的双重轨迹交叉运行 。 这样 , 今天会把自己以前认为美而且别人现在仍认为美的一幅绘画或一部乐曲判为不美 。 但这绝非意味着该幅绘画或该部乐曲曾经是 , 而现在已不再是艺术作品了!
文章图片
剧集《天才 第二季》(2018)剧照 。
不用说 , 这种单凭主观体验或个人好恶来评判艺术作品的方式不仅是靠不住的 , 而且是荒谬的 。 因为“有些美的东西并非艺术作品 , 而有些东西是艺术作品但却不美 。 依此看来 , 无论美与艺术这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是多么密切 ,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本质的联系 。 既便存在 , 也完全是出于偶然 。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所见略同 , 曾严厉地斥责了那种将艺术与美混为一体的陈腐观念 , 认为它妨碍我们鉴赏真正的艺术 。 他断言:艺术并不一定等于美 。 无论是从历史角度 , 还是从社会学角度 , 人们都将会发现艺术在过去或者现在常常是一件不美的东西 。
- |“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
- 艺术|AI绘画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吗?
- 湖南大剧院|组图丨杂技艺术的破圈与创新
- 青花瓷|解码青花瓷往事——“青花的故事”特展将于保利艺术博物馆5月盛大启幕
- |秦明被邓元觉击败,鲁智深也只能打成平手,为何看见武松就想逃?
- 李玮锋|职业生涯被人说球霸,东亚杯怒掐日本队员脖子,成国足带刀后卫
- 奥特曼|男子嫌弃父亲卖菜丢脸,扮成奥特曼,却被人围观
- 钧瓷|钧瓷,一门“善变”的艺术
- 艺术家|美女艺术家创造真“3D”风景画,网友:想钻进去一探究竟
- 成都市文联|3700余件作品入围 成都大运会艺术品展陈作品征集完成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