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与趣味
杜卡斯尽管认为美不等于艺术 , 也非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 但的确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 美有广义与狹义之分 。 广义的美 , 泛指易于观赏的客体在审美观照中可灌输给主体以快感的能力 。 狹义的美 , “意味着审美意义上的完善(或近乎完善)”;审美意义上的完善 , 则指一种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也就是最适合于审美观照的最美的(广义上的)特定事物 。 显然 , 这种区别有些牵强 。 实际上 , 广义的美与狭义的美是相辅相成的 , 并存互补的 , 不应孤立地予以对待 , 也不可为了分类而分类 。
同样 , 杜卡斯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也几乎完全采取了一种自由主义态度 。 他认为 , 美既不能用“认同感、时间检验与个人特定体验的方法来论证 , 也不可用技术的方法来鉴定 。 ”美作为一种积极的直接价值 , “对个体观察者来说是相对的 , ”它就像人的素质那样富于变化 。 例如 , 同一审美客体 , 甲称之为美 , 乙却判其为不美 ,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 基于这一现象 , 杜卡斯理直气壮地声称:“根本没有某个特定客体之美的权威性见解 。 仅有的见解也只是个人的 , 或某一类人的 。 ”
趣味也不例外 , 其好坏也没有什么客观的检验标准 , 完全是个人的东西 。 “好的趣味意味着我的趣味 , 或与我的趣味相投者的趣味 , 或者是我想迎合其趣味之人的趣味 。 ”可见 , 杜卡斯本人尽管鼓励和诱导人们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与情趣 , 但他对趣味问题所抱的个人自由主义态度 , 在客观上就助长或怂恿了各种离奇古怪、低级庸俗的趣味 , 致使有些艺术家或观众在从事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 , 几乎无视甚至违背了艺术与审美的客观规律 , 他们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 , 从而制作和追求某些缺乏真正的审美价值的东西 , 譬如象“手摸桌子”、 “裸体涂色” 之类的所谓的抽象艺术品 。
关于审美评价
顾名思义 , 审美评价是从美学角度来评价估量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 。 美与丑作为两种彼此对应的审美特质或审美范畴 , 构成了两种相互有别的审美价值 。 一种是积极的 , 给观照主体以快感;另一种则是消极的 , 给观照主体以恶感 。 但总的说来 , 二者均是直接的 。 如此以来 , 审美评价就相等于对直接价值的判断 , 也就是对美与丑的判断 , 对审美观照过程中所得到的快感与恶感的衡量和分析 。
文章图片
电影《毕加索的奇异旅程》(1978)剧照 。
基于其自由主义美学观 , 杜卡斯认为审美价值完全是一个自由的王国 , “在那里 , 人人独往独来 , 均是绝对的君主 。 ”也就是说 , 在审美评价方面没有权威可言 。 艺术批评家充其量也只配当向导 , 而非领导 。 鉴赏家也只不过是从事新闻报道的采访人员 , 或不善言辞的观众的代言人 , 其一切活动皆以间接性为主要特征 。 故而 , 期望审美鉴赏家来解决审美客体的价值评判问题 , 是一种荒唐的传统作法 , 这就好象请一位在饮食方面与我们口味相异的食品鉴赏家来为我们点菜一样 。
我个人认为 , 审美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的判断过程(譬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既不能约束 , 更不可强制 。 正如杜卡斯所言:“无论是谁 , 都不得反驳任何他人对直接价值的判断——即对美与丑的判断 。 ……这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 若要对其深究 , 搞清人们为何那样固执己见 , 坚持自己的直接评价 , 那是毫无道理的 。 ”
- |“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
- 艺术|AI绘画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吗?
- 湖南大剧院|组图丨杂技艺术的破圈与创新
- 青花瓷|解码青花瓷往事——“青花的故事”特展将于保利艺术博物馆5月盛大启幕
- |秦明被邓元觉击败,鲁智深也只能打成平手,为何看见武松就想逃?
- 李玮锋|职业生涯被人说球霸,东亚杯怒掐日本队员脖子,成国足带刀后卫
- 奥特曼|男子嫌弃父亲卖菜丢脸,扮成奥特曼,却被人围观
- 钧瓷|钧瓷,一门“善变”的艺术
- 艺术家|美女艺术家创造真“3D”风景画,网友:想钻进去一探究竟
- 成都市文联|3700余件作品入围 成都大运会艺术品展陈作品征集完成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