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 他认为审美观照不等于注意 , 但以注意为先决条件 。 “皮之不存 , 毛将焉附” , 这种简单的道理是不辩自明的 。 其次 , 他断言审美观照是凭借感受力的“倾听”或“静观” , 是对某一事物的出现采取全然的开放态度 。 其间 , “注意力被凝聚在审美观照的对象之上 , 其内心世界早已清理出一块领地 , 随时准备接纳对象的情感价值 。 ”再则 , 他判定审美观照象艺术创造一样 , 具有内在目的 , 它既不同于旨在追求纯粹快感、具有自身目的的游戏过程 , 也有别于旨在制造某种有用之物、具有外在目的的工作活动 。 也就是说 , 审美观照旨在接受对象的情感内涵 , 获得审美感受 , 因为“感受的发生是真正具有内在目的性的观照的完成 。 ”
最后 , 杜卡斯强调指出 , 审美观照并非一种奇异神秘的、惟有上帝的选民方可领悟的状态 , 而是一种普通常见的现象 , 一般人皆有无数次亲身的体验 , “仅需要稍加反省 , 便可认识到这一事实 。 因为 , 在日常生活中 , 这种纯朴而真正的审美趣味判断是随时可见的 。 例如 , 要判断一条特定领带的颜色是否与西装的颜色‘谐调’ , 就等于判断从对色彩组合的审美观照中所得到的感受是否是快感一样 。 ”
关于审美观照或审美态度的确立与维系问题 , 杜卡斯列举了消极的条件与积极的诱因 。 所谓消极的条件 , 就是不要过于实用 , 而要在物我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 至于积极的诱因 , 则是指观照对象的美 。 因为 , “美的对象比较容易引起人们仔细地进行观照 , 而丑的对象则颇费周折 , 需要我们化一番气力 。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几乎每个人总希望艺术作品应该足美的 , 而完全不顾美丝毫不等于艺术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 ”我们知道 , 美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吸引手段 , 往往比丑的艺术作品更具魅力 。 前者诱惑鼓励观照 , 后者则排斥阻拦观照 。 这样一来 , 丑的艺术会遭到人们的冷落 , 沦为审美意义上几乎不曾存在的东西了 。
自由主义美学思想
杜卡斯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双重特征 。 他一方面继承了桑塔耶纳的衣钵 , 宣扬自然主义美学观点(例如他也认为“美是外化了的快感” , 反对审美快感的无功利说);另一方面 , 他标新立异 , 竖起自由主义美学的旗帜 。 事实上 , 杜卡斯也是哲学自由主义的倡导者 , 他所著的《哲学自由主义》一文 , 就被选入《当代美国哲学荟萃》一书之中 。 据他所言 , “自由主义这一名称兴许是一个最贴切不过的标签 , 可用来代表一种哲学立场 。 ”自然 , 这一标签亦可用来代表他的美学立场 。 综观全书 , 杜卡斯在论述审美感受、审美客体、美与趣味、审美评价等重大问题时 , 无处不曾留下自由主义的印痕 , 无处不把自由主义奉为建构自己美学体系的理论参照框架 。
关于审美感受
基于审美观照的本质 , 杜卡斯直截了当地断言 , “审美感受是审美观照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感受 。 ”不言而喻 , 非审美感受则是非审美观照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感受了 。 然而 , 对于审美感受与非审美感受之间的这种分野 , 杜卡斯不以为然 , 认为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 他假定审美感受所关涉的不是感受的种类 , 而是感受的强度 , 并且公然提出“任何感受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取得审美的地位”这一自由主义主张 。
显然可见 , 杜卡斯认为审美感受并非纯然孤立的 , 而是从非审美感受那里转化而来的 , 或者说 , 是从实用性或功利性感受中脱胎出来的 。 但这里牵涉到“一定的条件” 。 什么条件呢?杜卡斯未做出具体的说明 。 他只是泛泛地提示人们要抛开或消除实用活动的诱因 , 提高或加强观照活动的地位 。 至于如何抛开、如何加强之类的问题 , 杜卡斯尚未明确交待 。
- |“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
- 艺术|AI绘画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吗?
- 湖南大剧院|组图丨杂技艺术的破圈与创新
- 青花瓷|解码青花瓷往事——“青花的故事”特展将于保利艺术博物馆5月盛大启幕
- |秦明被邓元觉击败,鲁智深也只能打成平手,为何看见武松就想逃?
- 李玮锋|职业生涯被人说球霸,东亚杯怒掐日本队员脖子,成国足带刀后卫
- 奥特曼|男子嫌弃父亲卖菜丢脸,扮成奥特曼,却被人围观
- 钧瓷|钧瓷,一门“善变”的艺术
- 艺术家|美女艺术家创造真“3D”风景画,网友:想钻进去一探究竟
- 成都市文联|3700余件作品入围 成都大运会艺术品展陈作品征集完成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