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活在汶川的少数民族—羌族

羌族人的生活大多自给自足,衣服一些生活用品都自己手工制造羌族自称“尔玛”或“日玛” , 今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地区,人口10余万 。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区,羌锋村属于南部方言区 。羌族的“羌”字 , 在汉文献中解释为牧羊人 , 故字型从羊从人 。羌人就是从事畜牧并以养羊为特色的民族 , 其文化也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羌族过去的服饰,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或有少数人穿布鞋或牛皮鞋 , 裹羊毛或麻织的绑腿 , 束腰带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 , 或于头顶置瓦状的青布一叠,然后以两根发辫缠绕其上作髻,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 , 戴较人的耳环、项圈、簪子、银牌等饰物 。绣花鞋有状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帮上绣有各色云彩图案,俗称“云云鞋” 。精致的服饰和手衲的鞋羌族的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王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以玉米面为主拌合大米的“金裹银”和以大米为主拌合玉米面的“银裹金” 。杀猪后,内脏为年节的菜肴,猪肉切割成小块,风干后成为“猪膘”,存放得越久就越珍贵 。男女老少都喜欢饮用自酿的用青稞、大麦煮熟后发酵而成的咂酒 。饮时启坛灌入开水,插亡细竹管,轮流吸饮,完后再添水入内,直至淡而无酒味为止 。羌族食品中以玉米饺团、土豆糍粑、蕨菜、野菜、腊肉、咂洒最有特色 。羌族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建筑技艺著称于世,其中以碉楼、石砌房屋、索桥和栈道等最为有名 。羌寨的建设既是其建筑技术的具体表现 , 又作为羌族物质文化的典型代表 。早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就有记载,羌族先民“皆依山而居,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 。住房均就地取材,用石块、黄泥砌成,擅长砌石墙,住房多呈方形或长方形,二至三层,底为畜圈,中间住人,顶为晒?。?以独木截成锯形楼梯上下 。住房中心为“锅庄” , 即火塘之上置一铁或铜、石质的三足架,用于炊爨 。火种终年不息,有“万年火”之称 。锅庄上方是供奉祖先的神位,平时全家聚会、饮食、接待客人、节日歌舞以及祭祀祖先等都在锅庄的旁边进行 。一般聚族而居 , 三五十家聚集成为村落 。寨中建有石碉楼,方形,底大上小 , 高达数丈 。羌碉以功能分有战碉、哨碉、界碉、风水碉、官寨碉,以形状分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碉等,以质材分有石碉、夯土碉、木碉 。石砌楼房利用地形而建 , 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宛如城堡,蔚为壮观 。溜索、索桥和栈道也是羌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溜索是一种古老原始的渡河方法,即用一根竹缆横跨河川两岸 , 利用倾斜之势 , 人悬于溜筒上,从此岸滑向彼岸 。索桥是在桥的两岸砌石为桥洞门 , 用几根或十余根竹绳并列,绳头固定于两岸石础或木柱上,竹索上铺有木板以方便人们通过 。羌簇建筑技术的另一个成就是掘井、筑堰、淘滩、善治水 。羌族家庭以个体家庭为主,儿子长大成婚后要分家 。家庭内实行父系家长制,盛行一夫?妻制 。结婚仪式复杂而隆重,订婚过程有“开口酒”、“小订酒”和“大订酒” 。结婚有“女花夜”、“正宴”、“谢客”三个形式 。羌族丧葬以前有火葬、土葬等 。火葬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但现在多盛行土葬 。羌族有自己传统的民族节日,大多与农事活动和宗教信仰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