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寿诗人,少数民族名家,他这十首诗极具个性,尽显悲情美感

他是元末明初人 , 是一位色目人 , 73岁为母亲守灵直至90岁去世 , 被称作“明初十大孝子之一” 。 他是养生家 , 在北京有一家老字号 , 名叫“鹤年堂” , 他是创始人 。 不卖关子了 ,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诗人是元末明初的丁鹤年 , 在他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 他经历国破家亡 , 母散妻离 , 内心的忠与退 , 备受心理煎熬 , 因而其诗充满悲伤情感与思乡之苦 。 我们一起欣赏他十首诗作 , 体会这位我国少数民族诗人的思想境界是什么 , 相信你能学到一些东西 。
|明朝高寿诗人,少数民族名家,他这十首诗极具个性,尽显悲情美感
本文图片

他出生于西域 , 是回族 , 色目人 , 祖上由商入宦 , 四代入仕元朝 , 这是元朝的特色 , 当时有很多像丁鹤年这样的色目人为官 。 由于祖辈的名字最后一个字都为“丁” , 为此鹤年以丁为姓 。 他家兄弟四人 , 三人进士及第 , 从小他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成年后 , 丁鹤年为了逃避战乱 , 转战各地 , 靠卖药为生 。 晚年拒绝酒肉 , 参研佛法 , 以90岁的高龄去世 , 可谓高寿 。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回族诗人之一 , 在少数民族诗人中也是出类拔萃 , 他存世之作300余 , 大部分已流失 , 实属遗憾 。
丁鹤年因诗而闻名 , 明初很多汉族诗人对其极为崇拜 , 清朝著名散文家全祖望更是称其为“文苑巨子” 。 他生于元末大动乱时期 , 王朝更替、经历与思想变迁 , 在其诗文中可以窥探到因社会导致诗人思想变化的蛛丝马迹 。 他没有为元朝当过官 , 但其诗文中体现出来“忠”的概念 。 元末动乱时期让其对社会产生担忧 , 到了明初他又深表对故国的思念 。 丁鹤年在诗文中直接讨论社会秩序 , 用锋利的笔触指向元朝统治阶级 , 暗示元朝灭亡的无奈 。
|明朝高寿诗人,少数民族名家,他这十首诗极具个性,尽显悲情美感
本文图片

【|明朝高寿诗人,少数民族名家,他这十首诗极具个性,尽显悲情美感】由于在他18岁的时候就流落他乡 , 漂泊于各地 , 在其四十余岁的时候第一次回乡 , 加之元朝覆灭 , 新王朝诞生 , 对于这位有大才华的文人来说 , 怀念故国以及思念家乡情感溢于言表 , 集中体现于其诗文之中 。 当然 , 不遇的哀叹也是丁鹤年诗歌的一大主题 , “不遇”代表是——良友的不遇 , 贤才的不遇 , 良时的不遇 。 面对混乱的世道 , 自己的才华无所事成 , 哀叹自己的命运悲惨与伯乐难遇 , 内心苦闷与委屈 , 融于诗文之中 。
丁鹤年的悲剧主题富有个性 , 他一生所受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 通过以文学的方式进入社会道路 。 但是 , 他生错了年代 , 社会战乱频繁 , 亲眼见证朋友的离去 , 面对自己的坚持 , 在历史的悲剧下 , 悲剧命运与悲剧历史互相参照和渗透 , 致使其在如此广阔的社会 , 却不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 悲剧人生让人怜悯 , 归隐之心开始逐渐上升至诗人的内心 , 情感寄托于山林 , 这类诗能够让人体会到诗人的悲苦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丁鹤年出生于西域 , 但其深受儒道的影响 , 因此他在诗文中对完美儒道价值的自我追求做出阐述 , 也能够体现出时代下一部分士人的心态 。 他用诗人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悲剧 , 抒写自己既想顺亲顺君 , 又想逍遥自在的理想 , 因而他的诗中会有载道与闲情兼容的特点 。 这是元末时期 , 士大夫阶级独特的心态写照 , 也是这些人追求个人价值的写照 , 闲情和载道两种倾向的结合 , 是时代下特殊的精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