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1日讯(采访人员汪丽婷)“微缩明式家具的制作材料、内部结构 , 甚至每一个配件 , 都要和传统的明式家具完全一致 。 经过反复比较论证 , 7:1的缩微比例最为合适 。 ”21日上午 , 武汉市市级非遗项目“武汉榫卯微缩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邦汉又开始线上授课 , 为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学员答疑解惑 。
今年69岁的沈邦汉出身于木匠世家 , 其榫卯技艺代代相传 。 他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 , 他之前带的2名徒弟是自己的儿子和侄子 。 “按祖辈的规矩 , 榫卯微缩木雕技艺向来是传内不传外 , 我以前在家里‘闭门造车’ , 从未与人提及过核心技艺 。 ”
本文图片
微缩明式厅堂家具组合 。
然而 , 一次偶然机会让沈邦汉决定破掉“门规” 。 那是在2020年6月举办的江岸区云上非遗·健康生活节展览活动上 , 非遗爱好者徐龙来到沈邦汉的展位前 , 惊叹于他所创作的微缩作品 。 “这么好的作品 , 这么优秀的非遗文化 , 需要发扬 , 让更多人接触 。 ”徐龙当时便建议沈邦汉开门授课 , 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学习、传承非遗文化 。
听了徐龙的建议 , 沈邦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 最后决定参与2021年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的秋季班授课 。 “在武汉 , 掌握榫卯微缩木雕技艺的人屈指可数 。 我虽然带了2个徒弟 , 但是传承的面太窄了 。 我希望通过面向社会教学 , 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 ”
本文图片
大提琴、小提琴组合 , 其中小提琴模型仅长26毫米 , 上面配有可调节松紧的琴弦 。
2021年6月 , 榫卯微缩木雕班招生公告发布不到一周的时间 , 15人的班级名额就满了 。 第一节课上 , 沈邦汉带来微缩明式家具厅堂组合、微缩中国传统农具系列100件和微缩中国木工工具系列等160件代表作品 。 学员们捧在手心上看 , 舍不得放下 , 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 。 沈邦汉从测绘画图、微缩制图、锯砍刨琢基本功再到实际操作 , 开始手把手地教大家 。
本文图片
按照16:1的综合比例 , 沈邦汉历时一年精心制作微缩中国传统木工工具系列160件 。
【非遗文化|从秘不外传到开门授课,非遗传人沈邦汉破“门规”传承榫卯微缩木雕技艺】“创作微缩作品需要专门的‘缩小版’工具 , 市面上是买不到的 。 ”沈邦汉介绍 , 像小角尺、小雕刻刀都是现场教学员做 。 大家在网上买白钢条 , 再磨成雕刻刀 。 班上有2位年纪较大的学员 , 由于制作工具比较困难 , 沈邦汉便送了他们一人一套角尺工具 。
本文图片
微缩中国传统农具系列100件 , 被扛旗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国传统农具系列”微缩作品 。
为方便教学 , 沈邦汉还在家中做了一个简易的工作台带到教室 。 “在这上面我可以进行锯砍刨琢的示范教学 , 大家能直观地看到我的制作过程 。 ”每周一次课 , 一节课90分钟 。 到了下课时间 , 大家常常不走 , 围着他问问题 。 “大家学习劲头很足 , 我常常来早些给他们答疑 。 ”
每节课后 , 沈邦汉都会布置作业 。 从练基本功到制作小板凳 , 目前学员已经可以制作茶几 。 40岁的齐伟伟是榫卯微缩木雕班的班长 , 每天练习4个小时 , 在家做了上十个茶几 。 “沈老师倾囊相授 , 我每做完一个茶几他都会给出评价和指导 。 ”
- |雨生百谷,茅台含露,“二十四节趣”专题文化赏析品鉴荟在天津开启
- 木雕|他是安徽第一家被安徽省文物局批准的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
- |用书法文化的历史眼光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作品赏析
- |从留守儿童到青年作家,90后郑在欢出版最新小说集从乡村写到都市
- 翡翠|从古至今拥有着清廉的本质,雕刻而成的翡翠,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 |太白金星帮过悟空,也对八戒出手相助,为何他从不帮沙僧
- 文化公司|徒弟要写诗
- 目标|夜读 | 不焦虑的人生从接受不确定开始
- 玉素因·亚亚|【文化振兴】孪生兄弟70年来的刀郎情
- 交易|哄睡师披着合法外衣,背后进行“特殊交易”?有从业者月入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