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二创”《山海经》 , 感受“古人的浪漫”
岭南溪洞中 , 月影之下 , 柳梢之上 , 惊现一个面目狰狞、齐颈而断的头颅 。 它扇动双翼 , 或腾空而起 , 或掠地疾飞 , 在河边泥沼处胡乱吞食着螃蟹和蚯蚓 。 黎明之前 , 它才匆忙归位 , 落回熟睡的主人身体上 。 主人一觉醒来只以为自己做了个梦 , 却凭空有了饱腹感 。 这种名叫“飞头獠子”的神奇生物 , 被记载在唐代古籍《酉阳杂俎》中 。 如今 , 它又在鬼才画手“撒旦君”的笔下“重生” 。
本文图片
“撒旦君”的画
除了对古籍的复刻 , 《穿越时空的古籍》也将镜头对准那些以古籍为创作灵感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 , “撒旦君”便是其中一位 。 在他眼中 , 被称为“上古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山海经》就像“神仙玩拼图” , “那是一种属于古人的浪漫” 。 此外 , 以古籍字体为母版设计了4万多个艺术字的应永会 , 在《牡丹亭》中寻找艺术灵感且为多部影视作品绘制过海报的张渔……这些艺术家的故事也在《穿越时空的古籍》中一一呈现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张渔和她创作的电影海报
在艺术家们看来 , 古籍从来都是“活”的 , 其中藏着现代人与过去进行“沟通”的渠道 。 “撒旦君”曾在《光绪定海乡土教科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馀若石首鱼之膘 , 可佐胶馔……”他想起聂璜的《海错图》中也有“石首鱼”这一字样 , 再一看模样 , 它不就是老家舟山最常见的黄鱼吗?!以前 , 当地的渔民都用煮烂的黄鱼鳔做胶水 , 不过因为过度捕捞 , 野生的黄鱼越来越少 。
“撒旦君”说:“其实古籍不就是前人和当代人的连接?聂璜绝对不会想到 , 一个当代的年轻人 , 因为他画了石首鱼 , 才看懂了清代的乡土课本 , 知道父亲那一代大人是用黄鱼的鳔做胶水 。 如果我爷爷还在 , 真想拿着那本乡土课本跟他聊聊他的儿时:他有没有去过周围的小岛 , 去定海城是走路还是坐船 ,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鱼灯 。 是不是用黄鱼做的胶水粘过玩具……”
本文图片
“撒旦君”在创作
坚守:缀合敦煌遗书 , 让千年古籍“团圆”
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的创作 , 源于去年6月17日字节跳动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国家图书馆成立古籍保护专项基金 。 该基金初期启动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 , 用于修复《永乐大典》等超100册(件)珍贵古籍、培养100名修复人才等项目 。 其间 , 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字节跳动公益的指导下 , 呈现守护人对古籍的坚守与传承的《穿越时空的古籍》逐步成形 。
在《穿越时空的古籍》中 , 人们看到了一位又一位古籍研究者的付出:民间收藏家励双杰收藏了2.5万册家谱;东巴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德静抢救翻译并整理东巴古籍;国图古籍修复中心杜伟生等人修复《永乐大典》;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涌泉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敦煌碎片残卷进行拼接、缀合 , 实现千年前古籍的“破镜重圆” 。
- 瑞安市图书馆|瑞安市图书馆的“阅读达人”一年竟然借了这么多本……
- 和田白玉|清-和田白玉“忠义千秋”佩牌
- |吕梁公安:“世界读书日”线下读书分享会
- |喂,你怎么不理我了?
- 考古学|文化新观察|接下来这几年,又将探寻哪些“国家宝藏”?
- 广州市总工会|广州越秀区第100家图书馆“广府学宫阅读馆”开馆
- |艺术家孔宁地球日“保护地球的芭蕉伞”作品在明城墙展出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人间四月天,轻风托纸鸢
- |新华全媒+丨他们在“无光的世界”里“凿”出一束光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首次发现“上方作竟”龙虎纹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