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 , 日前 ,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2阅读报告》 。 通过对近年来图书消费的变化的分析 , 报告梳理出2022年中国人阅读的特征 , 如阅读习惯的年龄差异正在消失 , 但依然有其它固化的因素;国学热渐渐回归到其更具生活本真的价值等 。
年龄可“跨界” , 但职业却在限定你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 其中也包括了阅读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普通读者越来越将自身与整体国家、社会的发展绑定思考成为一种趋势 。 从京东销售情况来看 , 有关社会、国家、历史与文化类书籍日益得到重视 。
本文图片
分类目来看 , 2021年成交额增幅较快的图书主要有以下分类:
一是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考和应对 , 比如金一南作品《为什么是中国》等政治/军事类书籍;
二是技能类 , 比如考试、电子通信、工业技术、经济等;
三是自我修养或认知的提升 , 比如艺术、婚恋、美妆、青春文学等 。
从年龄分布来看 , 35岁以下人群仍为阅读主力 , 占比超过50% , 但是36-45岁这一年龄段人数占比迅速增加 。
这个年龄段的读者群 , 拥有较高学历和稳定的家庭 , 他们购书的类目最分散 , 同时也在生鲜、食品、日百等品类消费占比较高 , 是成熟的互联网零售用户 , 习惯于在线上进行全品类消费 , 同时也是消费升级、享受生活、推动市场提质扩容的主力人群 。
此前的常识一般认为 , 不同的年龄层次读书的目的也表现不同 。 35岁以下的职场人更“功利性”地读书;36-45岁的中年群体多是为了解决当下遇到的困惑和烦恼而阅读;而45岁以上的人更多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
然而2021年的情况却出现了很多“跨界”的变化 , 比如年轻人并不那么喜欢励志 , 却关注碳中和;中年人一边喜欢《人世间》 , 一边学习元宇宙 。
本文图片
从职业分布来看 , 公务员、工人/服务业人员、公司白领是成交额增速最快的人群 。 此前有调研报告显示 , 超七成职场人士为职业发展而读书 。
本文图片
如果把书总体上分为学习类(考试、教辅、外语、字典等)、休闲类(小说、摄影、绘画等)和专业类(金融、法律、管理以及各类科学书籍等) , 公务员、白领/职员和学生们在2021年更多购买学习类书籍 , 而工人/服务业者的成交额增长则与金融业者等专业人员基本呈相反的趋势 。
因此可以发现 , 年龄差异给阅读带来的分层正在消失 , 但职业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阅读习惯的“分水岭” 。
而事实上 , 所处城市/乡村的差异 , 也会给阅读习惯带来一定的差异化表现 。
跨越鸿沟的一跃 也许源自你的手中书
从线级分布来看 , 高线(1-2线)城市在购书投入的金额上仍占有优势 , 而下沉市场(5-6线)近年来增长很快 , 占比已高于中线城市(3-4线) 。
- |农人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 报告文学|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
- 喜马拉雅|2022年喜马拉雅423听书节 莫言新书《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纸书有声书同步上线
- 类节目|吴尔芬《故事的价值》读书会:亲子共沐书香,实现有效阅读
- 没有工作的一年|《没有工作的一年》为何来大城市打拼?3种答案3种结局,太有共鸣
- 故事|文化永州丨程小平:读《三坊七巷》有感
- 韩美林的动物艺术世界|少年儿童的福利:《韩美林的动物艺术世界》出版
- 爱情观|《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扶正爱情观,帮你拜托爱中的依赖
- |《红星照耀时——1932的漳州叙事》入选第五届福建文学好书榜
- 美学|融入多元表达中式美学,升级版《舞上春》5月天桥艺术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