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华为阅读|对话领读人:在阅读中,读懂自己( 三 )


4、“人生不同阶段 , 想看的书是不一样的”
|南方周末×华为阅读|对话领读人:在阅读中,读懂自己
本文图片

“二十年 , ”提起自己成为作家的这些年 , 笛安表示 , “以前认为同一件事情坚持二十年 , 过于漫长 。 现在回头看 , 倒没有想象
的那么艰难 。 ”落笔之前 , 阅读是必要的步骤 。 早在两年前 , 笛安就曾参加华为阅读在成都举办的领读人活动 。 对于阅读的意义 , 笛安这么说道 , “与其说这是一种习惯 , 更不如说阅读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 ”
直到现在 , 她都还记得自己在十四五岁读《双城记》时所受到的震撼 。 “很简单 , 就是要做个好人 。 这类经典的作品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 , 是每个时代的人都需要的 。 ”笛安回忆道 。 近些年来 , 她更偏爱阅读历史社科类的书籍 , “像以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为例的社科类书籍 , 它可以给你提供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 。 ”笛安说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 阅读的偏好会随之改变 , 每个人对好书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 但笛安认为 , 所有的好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 “在读完它之后 , 也仍然会时不时想起它的某个细节、某个场景、某个片段 , 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为一本好书 。 ” 处于这个“内卷”时代 , 拥有了独处的能力 , 也许就能更多地向内审视自己 , 找到自己的节奏 。 “我觉得能看书的人都能独处 , ”笛安说 , “把自己交给这本书的几个小时 , 就像一个角落一样 。 以书为媒介 , 独处一阵 , 这也不失为一种减少焦虑的办法 。 ” 有的时候书不在身边 , 笛安也会在手机上阅读 。 她认为 , 阅读不分形式 , “只要它是给人的阅读提供方便的 , 就是好的 。 ”
5、“打开一本好书 , 就是打开一个美好的世界”
|南方周末×华为阅读|对话领读人:在阅读中,读懂自己
本文图片

不在图书馆 , 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 张秋的职业可以说是和图书、和阅读直接相关 。 作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 张秋将自己的工作简要概括为三组词 , “知识组织、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 。
“打开一本好书 , 就是打开一个美好的世界” , 这是张秋忠爱阅读的原因之一 。 事物的表面可以轻易占领感官 , 但是其本质与内核 , 需要抽丝剥茧地去触达 。 掌握了道理 , 视野就会更宽阔 。 因此 , 即使是阅读这件看似再日常不过的事情 , 张秋也觉得 , 也需要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方法 。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蕴含着阅读哲理的好书 。 书中将阅读称为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也是有迹可循的行为 。 自觉自主地去看书 , 加上有效阅读的方法 , 可以让我们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这些方法就好比一根杠杆 , 能够撬起整个阅读宇宙 。 这本上个世纪 40 年代首次出版的书 , 在今天仍然有其价值 。 张秋认为 , “通过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理念的学习 , 加上持之以恒的深度阅读实践 , 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 , 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 , 建立自己独有的阅读世界 。 ”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 ,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有效阅读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难题 。 在这个问题上 , 张秋认为 , 正如“总有一个比你忙的人正在锻炼”一样 , “总有一个比你忙的人正在阅读” 。 特别是在“快时代”更需要“慢阅读” , 只有真正沉下来、慢慢下来 , 才能真正享受阅读的美和阅读的好 。
6、“我偏爱读书的荒谬 , 胜过不读书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