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评展|威尼斯双年展:大力度的主题展,令人失望的国家馆( 四 )



刘佳玉 《虚极静笃》 人工智能、3D打印 , 3D投影、实时渲染 , 尺寸可变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
无论从何种层面的意义来看 , 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能够成功举办 , 都实属不易 。
每次都会去到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李振华 , 带着更加兴奋的心情参加了本届双年展 。 在他看来: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整体处于一种动态的关系之下 。 无论是疫情与战争的双重威胁 , 还是从俄罗斯、乌克兰的双双退出 , 到重新参展 。 都表明了如今世界所处的动荡不安的状态 。 ”
正是在这种动荡不安之中 , 由张子康担任策展人 , 孙冬冬担任助理策展人的中国馆“元境”主题展 , 用中国文化的方式回应了今天的时代——这是一种来自于遥远文明的 , 对于世界更加开放包容接纳的姿态 , 从中流淌出的是一种缓缓的“古意” 。
“虽然此次展览整个空间搭建看起来非常简洁 , 但背后我们做了非常复杂的工作 。 预展两日以来 , 现场拍照的人非常多 , 能够感受到展览对观众的吸引力 。 ”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助理策展人孙冬冬分享了他的现场感受 。 孙冬冬表示 , 受疫情影响 , 中国馆在布展方面比原计划增加了许多的困难 。 比如王郁洋的户外作品《雪人》 , 其钢架结构的材料原计划是在国内制作再运至意大利 , 但最终只能在意大利制作钢架 , 也因此带来了许多制作上的麻烦 , 但这件作品成为了今年中国馆的亮点作品之一 。
展览|评展|威尼斯双年展:大力度的主题展,令人失望的国家馆
文章图片

王郁洋 《雪人》 265×190×285cm 黄铜、紫铜、混凝土、不锈钢 2021年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
张子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元境”提倡的是一种万籁共生的宇宙生命意识 , 是富有中国文化思想、智慧以及生命力的和合境界 , 在此 , “造境”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新的区隔 , 恰恰相反 , 它的目的正是要超越现实的藩篱界限 , 重新建立一种普世性的反观自我的方式 , 由此探讨建构人类共同未来的可能性 。 虽然数字化作品占据多数 , 但是其最终呈现仍然需要大量考量和实践 。 “因为最终虚拟的数字需要实体来呈现 。 而军械库展区的建筑都是文物 , 受到保护 ,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来进行搭建 , 重构空间 。 而且 , 根据以往在威尼斯的展览经验来说 , 所有的搭建材料 , 最好都是自己准备 , 因为当地的情况比较复杂 , 一是成本高 , 二是可能当地的材料和效率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 , 还要考虑搭建的安全性以及当地的一些突发情况等等 , 所以整个展览的投入成本是较大的 。 ”张子康介绍道 。
展览|评展|威尼斯双年展:大力度的主题展,令人失望的国家馆
文章图片

徐累 《Correspondances/兴会》 266×350×48.5cm 亚克力、金属材料、 电动轨道 2022年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
包括芭芭拉·克鲁格 (Barbara Kruger)、塞西莉亚·维库纳 (Cecilia Vicu?a)和葆拉·雷戈 (Paula Rego)在内的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名单 , 仍以在欧美拥有知名度的艺术家为主 , 所不同的是 , 女性艺术家的出现更为显眼 , “我的展览将是一个跨代际的展览 , 会包罗年轻的艺术家、著名的艺术家、被遗忘的艺术家 , 甚至是死去的艺术家 。 我试图通过不同的世代来探讨这个主题 , 因为我总是对将大师和年轻艺术家放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很感兴趣 。 我也希望给观众提供能建立各种关联的视角 。 ”阿莱马尼曾表示 , 这届双年展不专注于特定的某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