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的是人民却失了人民性 , 这也算部分当代主旋律创作的通病了 , 所误者不只《青绿》 , 应当说《青绿》是这个问题显现得不很刺眼的一部 , 因为审美不俗 。
视觉突破的新可能
如果说戏剧性不足是《青绿》叙事的短板 , 那么加强戏剧性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吗?
人为编织一个展卷人与希孟的穿越故事或许不难 , 难的是这一纯系编造的原创故事如何令各方接受与满意 , 落入俗套与众口难调是此类原创在未提笔之前便面临的走钢丝绝境 。 那么 , 假如不去原创 , 还是到史籍资料中搜寻可供改编生发的素材呢?回归传统构剧法或也是一条出路 , 这时《千里江山图》的史料人物的争议性便被摆到了台前 。
十八岁做出此图的希孟史无可考 , 且作图后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 将他的名姓记录下来的是“污点人物”蔡京 , 我们今天关于希孟作画的确定不移全赖蔡京在画作上的题跋 ,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 希孟年十八岁 , 昔在画学为生徒 , 召入禁中文书库 , 数以画献 , 未甚工 。 上知其性可教 , 遂诲谕之 , 亲授其法 , 不逾半岁 , 乃以此图进 。 上嘉之 , 因以赐臣京 , 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 ”而如题跋中所记 , 对画作多有指导并将此画赐予蔡京的 , 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 。 与此画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位人物——一个亡国之君和一个曲意逢迎的权奸 , 关于他们的素材固然丰富 , 只是难于利用 , 这是《青绿》故事构思回归传统改编路径的又一重困难 。
原创不易 , 循古更难 。 但《青绿》的最终选择在我看来还可以再冒险一些 , 只不过冒险的方向不是戏剧性 , 而是更为极致的视觉化 。
1980年代以来 , 随着后现代现实的深化 , 图像文化逐渐僭越了语言文字的主导地位 , 引发了文化的“视觉转向” , 从东欧导演帕拉杰诺夫摒弃传统故事型叙事的电影《石榴的颜色》《吟游诗人》 , 到为漫威英雄们再造的神话主题公园 , 再到被抖音、快手等流媒体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更趋多元化、碎片化的视像世界……视觉文化正在占据着越来越核心的位置 , 甚至颠覆着传统的认知习惯 。
以视觉转向的视角观之 , 《青绿》虽然在叙事层面比《电波》略逊一筹 , 但在视觉性层面走得更远 。 《电波》的旗袍舞、蒲扇舞还有着弄堂人家的生活即景再现 , 《青绿》的核心舞段则是将静态的山水画面升级为动态的交响节奏 , 实现了空间符号的时间化 , 在我看来这才是《青绿》的精华所在 。 沿着这一突破再行拓展的话 , 全图的六部构图 , 或许就能生发出以画境为核心的分章结构 , 这与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的中国画美学精神也是高度契合的 。 这样的《千里江山图》可以作为文化符号横向拓展 , 而非用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包裹住精华 。
台湾舞蹈大家林怀民带领云门舞集积数十年之功 , 将汉字之美转化为舞台之形的探索开路在前 , 舞蹈诗《行草》是集大成的展现 , 也算摒弃叙事的成功先例 。 在视觉文化符号开发的路径上 , 河南电视台也是引领先锋的一面旗手 。 2021年 , 《唐宫夜宴》(郑州歌舞剧院创排 , 陈琳、袁时编导)在河南春晚上大火之后 , 马上调动原班人马抢排《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系列作品 ,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 短时间内集聚了大量年轻拥趸 , 携流媒体传播之利矩阵式营销 , 令河南电视台这样一个地方卫视中的“弱小藩镇” , 一跃成为文化大台 。 《唐宫夜宴》与《青绿》都从陶俑、名画等视觉符号入手的不谋而合 , 展现出当代年轻创作者对前沿理念的敏感触觉和文化体悟的相向而行 。
- 中西|东西问丨吉祥:唐诗宋词何以助力搭建中西“心灵之桥”?
- |『清宫旧藏』王诜《烟江叠嶂图卷》,画境清旷,青绿设色高古绝俗
- 曾衍涛|曾衍涛:青绿浅绛 浑厚华滋
- 木兰溪|只此木兰,有韵有趣有礼!速来!
- 少虡剑|巡游“何以中国”:少虡剑
- |何以云冈?今晚7点,听杭侃讲述
- 田人便|腾冲团田:一抹茶香 只此青绿
- |头排苏酒“只此青绿”,双美合璧复兴中国之美
- 粉蝶|春和景明,邂逅长岛版“只此青绿”~
- |新青年·上封面丨在《只此青绿》邂逅展卷人 舞者谢素豪:这是我一生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