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只此青绿 何以撩动年轻的心( 三 )


彻底抛开叙事性的束缚 , 视觉文化符号集的形制样式未必不是《青绿》的可能性 , 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就是成功先例 。 从一幅山水画生发而来的《青绿》恰恰顺应了读图时代的新样态 , 与这一波视觉文化转向的潮流同步 , 假如能在这条路径上继续深耕 , 或许能走出一条更前沿的新舞剧之路来 , 主旋律未必不能与AI技术、元宇宙探索理念相通 。
不应忽视青春气象
值得一提的是 , 《青绿》与《电波》出自同一组编导之手 , 出品方和班底却是不同的院团:演出《电波》的上海歌舞团系近年来中国舞剧的领军院团 , 该团另一部舞剧《朱鹮》也是业界交口的压台之作;而东方歌舞团在推出《青绿》之前蛰伏数载 , 说一出剧盘活一个团也不为过 。 《青绿》的成功有踩中“文博热”“古风潮”的时代之利 , 更是一众青年创作者的人和之功 。
编导周莉亚、韩真延续《电波》的默契 , 编剧徐珺蕊有舞剧《杜甫》的经验 , 领舞孟庆旸众多奖项在身……这群相对年轻的创作者选择的《千里江山图》亦出自一名十八岁的少年生徒之手 , 实际上《千里江山图》在中国的书画历史中原本地位不显 , 评家将它与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相比较 , 自可见出“师徒”间的成熟与青葱之别 , 以至于徽宗起初甚至并没有给这卷画题名 , 便当作一件还算有趣的小玩意赐赠给了蔡京 。 然而千年之后 , 鲜明的青绿色彩却撩动了年轻的心 , 各种文创产品以此为元素 , 出现频率远超其他传世名画 。 品味个中缘由 , 色彩鲜明的青春气息是一关键元素 。
舞剧《青绿》也像这一幅丹青山水般 , 并不完美但青春逼人 。 与核心创作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向相应的 , 该剧消费者的面孔也较之传统舞剧更显青春 。 除了“春晚6分钟” , 另有一8分钟剪辑版在B站晚会播放 , 在这个当代年轻群体聚集的社区内获得了比春晚版高出十倍的点击 。
从原画到再造至传播 , 青春气象氤氲其中 , 是舞剧《只此青绿》携带的又一现象 。 它突破了国有歌舞团的体制沉疴横空出世 , 彰显的正是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共鸣 。 不只《青绿》 , 《电波》《大饭店》《红楼梦》等舞剧新作从创作者到受众的年轻化倾向 , 是当下中国新舞剧创作观演不容忽视的现象 。
还望此类创作无论在哪个院团、哪种项目内 , 能够多得些自由 , 在创作初期少受些指手画脚 , 创作中期多些疏危解困 , 创作后期多些总结提升 , 那么 , 此类佳作不会只是一匹黑马爆款偶得 , 创作万象也不会满足于只此“青绿” 。 摄影/王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