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恢复了狂热看书的习惯 , 这样有一天 , 在海淀一家二手书店买书时 , 看到了《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 它竟然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中国套盒》 。 二手书店打五折 , 我一口气把剩下五本都买走 , 想把它送给每一个我希望送的朋友 。
它是一种秘密语言 。 它成为一个生存武器 。 世界这么大这么吵这么乱 , 没太多人看书了 , 为什么还要写?不需要问我 , 直接看《中国套盒》 。 有些书让我无比充实 , 一次不能全懂 , 一次又一次看 , 每一次看时好像懂了 , 但懂的和上次又不一样 。 这是《中国套盒》给我的 。 我把它带在出差路上 , 出国 , 或是国内舟车劳顿 , 我把它带到特别现实和具体的会议上 , 回味 , 抄写 , 消磨令我发狂的枯燥时间 。 它 , 就是我的伴儿了 。 它有时会被淋雨 , 有时会被咖啡打湿 , 有时会被我划上几道——烙上与我有关的痕迹 。 仍旧在同一家二手书店里 , 看到略萨的另一本书《谎言中的真实》 , 买回家后把它放在枕边 , 入睡前翻 。 我开始了解这位作家 , 开始知道他的长篇 , 他与姨妈结婚的经历 。
这样 , 我也终于用足够的耐心完成一本长篇小说 ,“一个意象引动一个长篇” , 它自然与2003年上海的那个桂花的秋天有关 , 与《中国套盒》有关 。 用两年时间 , 我无比真切地去体验略萨的这句话:“这对抗性的见解可能就是小说家抱负的根源 , 推动男男女女向这个现实世界进行挑战的秘密道理 , 这些人运用虚构小说要进行代替这个世界的象征性行动 。 ”
我很少用得奖之类的标准来劝服自己的判断 , 甚至 , 某些得奖的家伙会激起我心底那平时快淡忘了的逆反 。 但 , 对于略萨 , 太不一样了 , 他在我生活中的分量早已存在 , 一天天稳重加码 。 我曾用我自己的标准郑重地认识他 。 他的全名 , 他的国籍 , 他具体写过哪些……都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在某一段路上 , 他带着《中国套盒》以深刻的方式进入我的世界 , 触动了我 , 改变了我那渺小世界的一部分 。
不是吗?一本书、一位作家的意义 , 在于启发、唤醒渺小的你体内那些未知的、潜在的部分 , 将它们翻搅出来 , 成为一种真切和让自己惊讶的存在 。 这可能是一本书、一位作家 , 在这世上存在的最震耳欲聋的意义 。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书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奇门测工作事业篇(2)
- 王圣志|专访|《文学的日常》导演王圣志:那些贴地飞翔的时刻
- 读书人|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第四年:流量时代的阅读选择
- 时间|“悦”读抗疫 |吴江备下50道“书香大餐”邀您品尝
-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 时间|世界读书日|大导演有大部头
- 最好的|读书与梦想一样,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 职业教育|发朋友圈羡慕工资按时发放,被公司开除,网友:那是你没遇到00后
- 郑州|职场权谋丨工作难找,入职时如果听到这几类话,一定要小心!
- 雕刻|新颖的设计和雕刻,能创造特别的翡翠饰品,是一个新时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