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是真实的吗 三顾茅庐是真的吗是历史吗( 二 )


文章插图
三、”三顾茅庐“真实经过有关考证《出师表》没证据说是伪作,《三国志》是正史,《魏略》和《九州春秋》也是正史,正史和正史打架,这就让我们后人不知道该去帮谁了 。
但如果综合有关记载,仔细分析,合理推断应该是有些线索可考的 。

首先,《三国演义》的记述原于《三国志》,只不过对整个”三顾茅庐“的过程写得太艺术化,太过夸张 , 这也是作者为了突显诸葛亮的才学过人,智慧超凡,刘备的宽厚仁德,求贤若渴 , 塑造一对明君贤相的佳话 。所以我们只作文学作品欣赏便可 。
其次,在《出师表》里明白地写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如果不是真实发生的事,诸葛亮不会也不敢这么写 。因为在古代君臣之间等级森严,作为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应该是件非常严肃慎重的事,特别是诸葛亮这个一个注意自己声名的人,
所以既然诸葛亮这么写了,而且作为生活在那个年代,以严谨修史著称的陈寿,也在《三国志》和《诸葛亮集》里进行了同样的描写 , “三顾茅庐“应该是不容怀疑的真实事件 。
那么,既然《魏略》和《九州春秋》也归于正史系列,那又怎么年看待呢?

《史通·古今正史》谓“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 。
《魏略》是曹魏郎中鱼豢私自撰写的,晋代魏后,鱼豢就没有出仕了,可见鱼豢是忠于曹魏而耻为晋臣的 。
这政治立场在他编的《魏略》里也非常明显,比如《三国志》记载的“操自领冀州牧”、“曹操自为丞”、“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而在《魏略》里则变成了“天子以公领冀州牧”、“汉罢三公官 , 置丞相 , 以公为丞相”、“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 。
所以《魏略》的政治是偏向曹魏的,刘备的蜀汉与曹魏是敌对关系,抑刘扬曹加所难免,
另外《魏略》提到孔明是“北行见备”,按照实际上樊城与隆中的地理方位 。应该是“东行”才对,故事记述刘备亲口承认自己和刘表都不如曹操,也是在变相抬曹操,贬刘备 。
基于《魏略》的政治立场,“诸葛亮自荐说”只能听一半信一半 。
所以裴松之得亮点了他的观点:
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
意思是说,按《三国志》的记载,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个已经很明确了,把《魏略》这个记载也列出来,仅供参考,并非是要否定“三顾茅庐”说 。
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是真实的吗 三顾茅庐是真的吗是历史吗

文章插图
最后掌心亮明自己的观点:诸葛亮先是被刘备手下请到府上座谈,诸葛亮借机主动与刘备搭话 , 小露一手,才引起刘备的注意,后刘备经过考察摸底,知道诸葛亮是大才 , 才放下皇叔的架子,“三顾茅庐“,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的 。
【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是真实的吗 三顾茅庐是真的吗是历史吗】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易中天品三国,里面关于三顾茅庐有讲解,可以看一下 。
我的观点是不存在 。首先三国演义是一本著名的小说,并不是真实记录一些历史,还有听一些品三国的教授说这个三并不是三次而是多次的意思 , 最后就是刘玄德比诸葛孔明大了20岁左右,根据记载在刘备招贤纳德时差不多已经45岁左右不可能多次去找一个20多岁且没有多出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