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对精密仪器的影响「科研单位面临地铁振动干扰高精尖仪器遇地铁谁该避让」( 三 )
“对列车来说,这相当于垫了一个很软的垫子,同时弹簧将振动隔开了 。”北京交通大学的马蒙副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访人员,这种轨道减振技术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到极限,更软的话 , 列车运行安全性可能得不到保证 。
这种浮置板在总体上能很好隔振,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由于隔振原理,它对低于自振频率的振动没什么用 , 甚至很可能会放大 。
2009年,4号线北大东门段开通后,马蒙和同事又作了测试 , 验证了这一理论 。在马蒙看来 , 这段轨道减振措施还是有用的,保证了很多要求没那么高的仪器能正常使用,但对于一些极度敏感的设备,它反而会加重干扰 。
北大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经观测发现 , 西南边的校医院旧址振动强度稍小 。北大决定在该地盖综合科研楼,将部分受影响的仪器搬过来 。但受限于场地和经费,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设备能入驻 。
2011年,大楼地基已经打好,低层正在施工之时,另一个消息传来:地铁16号线将绕经北大西门,离综合科研楼仅200米 。
由于校内精密仪器已无处可挪,北大强烈抗议 。雷军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是因为地铁公司以为减振成功了 , 并不知道北大正打算搬仪器 。同时,他们也没将规划方案提前告知北大 。
北京市拨出上千万元专项资金,让市政总院、北交大、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及北大联合组成攻关项目组 , 拿出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除了地铁轨道减振外,还包括重新设计综合科研楼,考虑在低层装减振平台,用弹簧将上面的建筑整体悬浮起来 。
雷军记得那几个月,每周有两三天要开会讨论,几方经常为具体方案争得脸红脖子粗 。一位电子设计院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北大的要求过于理想化,而且双方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不同 , 导致数倍的差异 。
有专家听过一句玩笑话:如果这事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北大“冲击诺贝尔奖” 。
正当各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项目戛然而止 。据说北大领导和一位市领导在某个会议碰面,双方握手言好 。地铁16号退后一步,往西绕开300多米,甩掉两座车站,北大也不再提要求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宜谦是项目组专家之一 。在他看来,在这场博弈中,北大看似赢了,实则不然 。这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恰恰是“两败俱伤的妥协” 。
缺失的环保标准
杨宜谦认为,地铁退后一步,能减少对北大精密仪器的干扰,但这个距离往往不足以消除影响 。另一方面,地铁改线后,失去了吸引客流的作用 。
他当时建议 , 北大将精密仪器楼搬至郊区,从而完全排除干扰 。但对许多北大教师来说,这样的建议难以接受 。杨宜谦也能理解,毕竟北大建校在先 , 地铁在后,让谁搬谁都不乐意 。
他和雷军都认同,避免这样的矛盾冲突,应当在规划时讲究先来后到 。新规划的地铁线应尽可能避开对振动敏感的高新技术区域,新修建的高新区应尽可能选在没有地铁的郊区 。
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科研单位的精密仪器往往购置在先,地铁规划方案形成时却没有考虑相关影响 。
杨宜谦对国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很熟悉 。日本有专门的《振动法》 。美国的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中涉及振动敏感设备 。
这两个国家也曾有过教训 。东京大学曾将一整栋楼用弹簧悬起 , 仍无法消除振动影响 。美国华盛顿大学由于轻轨穿越校园,采用轨道减振措施,并降低车速 , 但15栋敏感建筑中仍有5栋振动超标 。
- 杭州地铁二号线下宁桥,杭州地铁2号线高架站
- 福州地铁客运量「4月城市轨道运营数据福州不到厦门的一半省会城市该如何逆袭」
- 北京地铁28号在建车站,北京地铁8号线何时全线开通
- 白云江高镇最近的地铁站,白云区江高镇几时通地铁
- 广州地铁太热了「近日广州气温下降乘客纷纷吐槽地铁站内温度较高室外却很冷」
- 5号线会延伸吗「4号线PK5号线你更期待哪条地铁先动工先开通」
- 广州地铁 末班「泪奔广州地铁末班车大PK住在东边连加班都不配」
- 开封北环快速路规划「开封应加快向西区迁移力度修高架发展轨道交通主动对接省会」
- 深圳地铁为什么经常故障「地铁为什么总是出故障网友这月全勤奖又泡汤了」
- 从古至今妻子对丈夫称呼有哪些 妻子叫丈夫称呼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