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对精密仪器的影响「科研单位面临地铁振动干扰高精尖仪器遇地铁谁该避让」

减振
北京地铁4号线列车在13.5米深的地下呼啸而过,100米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楼中 , 一台电子显微镜内“仿佛刮起了一阵飓风” 。
用肉眼看 , 这台1米多高的白色金属镜筒安稳立在桌上 。将它调至最高精度却会发现,显示屏上的黑白图像长了“毛刺”,原本纤毫毕现的原子图案因为振动变得模糊不清 。
在北大校园内,因地铁运行受到影响的精密仪器 , 远不止这台价值数百万元的电镜 。4号线开通时,北大有价值11亿元的精密仪器,其中4亿元的仪器受到影响 。
为了减少地铁振动对这些仪器的干扰,北京市和北大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4号线北大东门段,地铁公司铺设了最先进的减振轨道 。北大专门在较远处新修了综合科研楼 , 转移了部分精密仪器 , 但地铁振动的影响仍难以消除 。一些学者只能在地铁停运后的半夜做实验 。
2019年,离综合科研楼600米的地铁16号线二期全线将会开通 , 北大内精密仪器将面临两面夹击的窘境 。北大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志强认为 , 如果不采取更多减振措施,形势不容乐观 。
面临地铁振动干扰的科研单位不止北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访人员了解得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也曾遭遇相似困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通大学周边即将修建地铁 。
城市里越来越密集的地铁网络、科研机构中越来越灵敏的精密仪器,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标志 。可当高精尖仪器遇上地铁线路,谁该避让 , 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

地铁对精密仪器的影响「科研单位面临地铁振动干扰高精尖仪器遇地铁谁该避让」

文章插图
地图上与地铁线路相邻的北京大学校园 。
地铁振动的蝴蝶效应
一条条地铁轨道正在北京快速生长 。到2020年,它们的总里程将有近千公里 。高峰时期,近千辆列车将同时在轨道上飞驰 。
在运载乘客的同时,这些重量超过100吨的列车,也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振动源 。振动通过钢轮、钢轨、隧道和土壤,像波纹一样扩散到地表,进入建筑物内 。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振动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减振与控制实验室是国内较早开展研究的团队 。他们测试的数据显示,10多年间,北京市离地铁100米内的地层微振动提高了近10倍 。
交通带来的微振动强度虽不算大,但持续时间长,影响隐蔽不易被发觉 。它曾让捷克一座古教堂出现裂纹继而倒塌,曾长期影响巴士底歌剧院的演出效果,也曾干扰英特尔公司在集成板上雕刻纳米级电路 。
在地铁激荡起的振动中 , 对精密仪器干扰最严重的是低频振动 。这种振动波长很长 , 不易在土层中衰减 。北大环境振动监测与评估实验室主任雷军 , 曾和学生拎着地震仪 , 测量过北京多条地铁线路 , 他们发现 , 在精密仪器更敏感的低频范围内,离地铁100米内地表振动强度比没有列车通过时高了30~100倍 。
对北大和清华的精密仪器来说 , 地铁几乎意味着“灾难性打击” 。
地铁开通之前,在这两所中国最著名的高校,因公交和铁路引起的环境振动,已逼近甚至超过某些仪器规定的安全值 。不过,因为这些仪器在制订正常使用环境振动要求时留有富余量,绝大部分仍能正常工作 。临近的地铁线一旦开通,两所大学中对振动敏感的精密仪器,很可能无法在最高精度下正常工作 。
有学者认为,这造成巨大的浪费,“花100万美元买回来的仪器,只能当10万美元的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