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墨史说”先抛出观点:明嘉靖年间的“倭乱” , 确实是“禁海令”造成的 。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支撑观点:第一,嘉靖朝不思变通,固守明初“禁海令”,人为造成“倭乱”;第二,嘉靖朝的“倭乱”,人员组成的主体,其实是东南沿海武装走私集团;第三,嘉靖朝始终走不出怪圈,海市通则“倭乱”散,海市禁则“倭乱”兴 。下面,具体加以阐述 。
文章插图
一、嘉靖朝不思变通,固守“禁海令”,人为造成“倭乱 。明朝初年,沿海出没真正的“倭寇” 。为消除“倭乱”,朱元璋立下“禁海令”,“片板不得下海” 。洪武19年,强行将舟山居民3万余人迁往内地,只留少数守军 , 舟山群岛几成海禁无人岛 。永乐大帝派郑和下西洋 , 稍微放松过一段时间,但基本国策一直沿用到嘉靖年间 。然而问题在于,到嘉靖皇帝,明朝建国已经154年,朝廷仍然固守祖训,不肯变通 。他们不肯睁眼看看,16世纪的世界,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 , 浙江宁波沿海再次涌入庞杂人群 , 形成由中国走私商人、倭寇与葡萄牙人等开辟的自由贸易港 。门德斯﹒平托有一部《远游记》,细致描述了“双屿港”的繁华 。航海业迎来西方人,推动海上贸易快速发展 。明朝的中国,正成为一个巨大市场 。一边是不断强化的海禁政策,一边是葡萄牙船队寻找东方落脚点 。双屿港的繁盛贸易,直接冲击大明王朝海禁政策,引起君臣极大不安 。嘉靖27年,巡抚浙江右副都御使朱纨率舰队将港口团团包围,俘斩、溺死者数百人,并用堵塞通往双屿港水道 。4月7日攻破双屿港,到5月10日,仍有1290余艘各国商船到来,可见规模之大 。朱纨又挥师追击入闽,将俘虏的96名违反海禁政策的中国商人全部斩首 。嘉靖朝廷的刻薄寡恩,既断了豪门世族财路,也断了普通民众生计 。没有生计 , 民众只能铤而走险 , 生生把生意人逼成了“倭寇” 。
文章插图
二、嘉靖朝的“倭乱”,人员组成的主体,其实是东南沿海武装走私集团 。《嘉靖实录》:“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走私贸易背后,有很多福建、浙江沿海世家大族,他们从中获利、暗中支持 。实行“禁海令”,断了他们的财路 。十六世纪,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驶向东方,“双屿港”覆灭,日本平户得以崛起 。一个中国人 , 徽州海商王直 , 亲手打造了平户这个贸易港 。王直家族走私海上贸易 , 势力遍及日本、东南亚 。明朝实行海禁 , 剿灭双屿港,他只得带领残余部众亡命日本 。王直走私集团的生意越做越大,严重冲击明朝海禁政策,引发朝廷担忧和注意 。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很清醒,决定剿抚并用招抚王直 。王直浪迹海外多年,无法抵挡漂白身份、回归家园的巨大诱惑 。胡宗宪成功诱降,投入监狱,羁押两年之后 , 王直被判处死刑 。但是,这件事如同捅了“马蜂窝”,王直一死,武装走私集团失去了灵魂,同时也失去了约束,东南沿海秩序大乱 , 胡宗宪只得全力围剿 。“倭寇”如果只是日本人 , 禁绝起来比较容易,实行海禁足矣 。但倭寇的主体力量,其实是走私势力,背靠海外市场 。消除“倭乱”,单纯靠强硬军事手段很难奏效 。
文章插图
三、嘉靖朝始终走不出怪圈 , 海市通则“倭乱”散 , 海市禁则“倭乱”兴 。嘉靖时期 , “禁海令”与“倭乱”,互为因果,防止倭乱,就要加强海禁;禁海令一出,倭乱就会更严重 。倭乱实在太严重,于是 , 嘉靖皇帝罢除闽、浙市舶司,实施有史以来最严禁海政策 。但是,最严“禁海令”,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戚继光率戚家军用“鸳鸯阵”彻底肃清了倭寇 。但是,战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厉行禁海令的大明王朝,无法走出自己设计的“鸳鸯阵” 。朝廷终于开始反思海禁政策,现实让君臣痛苦地认识到:寇与商都是活生生的人,海市通,就会寇变商;海市禁 , 必然商转寇 。直到1567年,也就是嘉靖皇帝去逝后的第二年,两广总督张翰才明确提出:海盗、倭寇的产生,根本原因是“禁海令” , “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盗” 。在改革家张居正的强力支持下,隆庆帝解除海禁 , 一手抓海上通商,一手抓加强海防,从而迅速解决困扰大明王朝的“倭乱”问题 。
- 简述明代的卫所制度 明代的军事制度
- 地铁为什么不全面实行无人驾驶「地铁为什么不全面实行无人驾驶」
- 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文长
- 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 明朝宰相李善长简介
- 明朝洪承畴简介 明末洪承畴简历
- 为什么崇祯皇帝很有为明朝还是被灭了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怎么灭亡的
- 张居正的死对明朝影响
- 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什么说 明朝李贽主要思想
- 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的情况 明朝末年大太监魏忠贤
- 明朝50万大军咋会全军覆没 中国明朝怎么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