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粮|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 二 )


画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王宝珠还是兴寿镇兴林绿源集体林场的护林员 , 他所在的护林队里有20多个护林员 , 主要负责数千亩生态林的养护工作 , 包括护林防火、种树、修剪树枝等 。
林场距离下苑村一公里远 , 早7点半上班 , 晚上6点下班 , 一天工作8小时 , 中午休息两个半小时 , 可以往返回家吃饭和休息 。
【公粮|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公粮|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
文章图片

王宝珠夫妇合作创作的第一幅作品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陈杰 摄
伙伴们说 , 你画画都够生活了 , 还来上班 , 多辛苦 。
王宝珠说 , 画画的灵感就是来自生活和工作的体验 , 过去他工作 , 就是按要求做好就行 , 现在 , 他在工作中体验到了更多的乐趣 。
他说 , 现在生态越来越好 , 很多动物都在林子里活动 , 还有各种各样的珍稀鸟类 , 林子里的各种花草也很多 , 这些都是他观察的对象 , 他不用像其他艺术家到处找地方写生 , 他的工作过程就是观察和写生的过程 。
其他护林员因为有这样一位会画画的同事 , 平常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 比如问王宝珠怎么辨识各种植物的颜色 , 什么是美的 , 怎样的才是美 。
王宝珠说 , 就连修树枝也是不一样的 , 他说 , 修枝一是要利于树的成长 , 二是要让修出的树形自然好看 , 怎么剪 , 怎么锯 , 都有讲究 。
下班回家 , 刘秀芬会跟王宝珠说 , 护林的时候弄点野菜回来 , 柳芽 , 荠菜、蒸点包子或者加点香油一拌 , 那叫一个好吃 。
因为生活里的熏陶 , 王宝珠的儿孙辈也都爱画画 , 今年三岁的小孙子 , 老早就拿着画笔对着画布到处涂鸦 , 弄得浑身油彩还很开心 。 颜料、画框这些工具材料一年得花几千块钱 , 刘秀芬并不觉得心疼 , 因为画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
“画画的时候 , 人都变了 , 叫吃饭也不想吃就想画 , 有卡住的时候 , 晚上睡觉都翻来覆去地想 , 怎么能画得生动 , 画出来了心情就特舒畅” , 刘秀芬说 。
王宝珠说 , 艺术给人一种精神力量 , 一种追求 , 画好一幅画比你吃顿大餐更高兴 , 心里特满足 。
从2004年到现在 , 从30厘米×30厘米的小画到展览用的大画 , 夫妻俩总共画了200多张画 , 被买走收藏的有几十张 。 798的美术馆、炎黄艺术馆都收藏有王宝珠的画作 。
“能有今天都是艺术家把俺们带动起来 , 指点过我们的老师很多 , 田世信、李向明(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方舟(美术理论批评家、策展人)、郑玉奎、黑子、韩勇 , 俺们也都是在艺术家群里的 , 太荣幸了” , 刘秀芬说 。
公粮|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
文章图片

刘秀芬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母子驴》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陈杰 摄
在油画家韩勇看来 , 王宝珠有一种天赋 , 寥寥几笔 , 视觉感就很强 。 刘秀芬的画装饰性强 , 生活气息浓厚 。
“最开始 , 村里好多人说 , 你还能画画?这画的什么呀 , 伸胳膊拉腿的 。 那时候还有五六个村民也在村老年大学里学画水墨画 , 但没怎么坚持下来 。 总的来说 , 这二十多年来 , 90%多的老百姓还是见识得多了 , 理解得也多了 , 也逐渐有自己的好看难看的意见了” , 刘秀芬说 。
在刘秀芬心里 , 下苑村是美丽乡村 , 在北京市都有名 , 垃圾分类弄得特别好 , 还有那么好的艺术家资源 , 有房租村民收入也不错 , 村子在各方面都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