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奏|《荒原》百年|张定浩:纪念一种属于诗人的能力( 三 )


张定浩:可能绝大多数人只读过《荒原》的开头 。 我在四月也写了一首长诗 , 里面有几句也是在和这著名的开头对话 , “在四月 , 春雨异乎寻常使我们平静 , /使我们弃绝回忆和欲望 , 专注于/冰箱深处日渐稀疏的养分 。 ”
我不认为当下中国的情绪可以从《荒原》中找到解释和安慰 , 但作为一个写诗者 , 我们可以学习艾略特的写法 , 把自己感受到的时代情绪积淀着 , 而不是发泄着 , 带着这种积淀的情绪回到传统深处——对我们来讲 , 传统不仅仅是中国传统 , 也有西方传统;不仅有古典传统 , 也有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传统 , 为这种情绪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声的面具 , 借助面具才能讲述真实 。
当我们纪念艾略特 , 我觉得我们是在纪念一种属于诗人的将世界万物统摄在一起的能力 , 这种能力在混乱的年代尤为重要 , 并重温他有关“传统与个人才能”的教导 , 在一个个人越来越不重要的时代 , 让自己成为粘合过去与未来的中介物 。
澎湃新闻:艾略特那种“把自己感受到的时代情绪积淀着”的能力具体是什么?你是否认为 , 未经辨析的现实和经验是肤浅的 , 经过积淀的时代情绪才能真正地捕捉并有效地面对世界的真实?
【四重奏|《荒原》百年|张定浩:纪念一种属于诗人的能力】张定浩:抒情诗不是宣泄情绪 , 而是消化和处理情绪 , 并且还能付诸于交流 ,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 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的现实 , 如果是这样 , 就不需要任何交流;同时 , 也不存在全然主观的、无法和人分享的经验 , 如果是这样 , 也就不可能有交流 。 诗人是带着自己从这个时代获取的经验 , 回到历史、传统和万物中去 , 借助种种类比 , 让个体经验转化成普遍性的经验 , 从自己感受到的现实中提取超越具体时代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