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好手艺的新品格( 二 )


但是 , 不是所有的手工艺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都自带形式 , 譬如金、银、铜、铁等金属 , 刺绣用的丝线 , 织毯用的毛线 , 蜡染用的蓝靛 , 陶瓷用的陶土等 , 使用这类材料制作手工艺品与工业生产有何不同呢?区别之关键在于手工艺品有鲜明的生命印痕 。 从整理原材料开始 , 手工艺工序靠心、脑、手的高度协调性一步步来完成 , 个人的创造力同时慢慢沁入其中 。 因人的意志力的参与 , 手工艺品具有工业产品所不具备的艺术个性和情感温度 。 手艺人的个性品格无论是刚强、粗犷 , 还是温和、细腻 , 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 , 并成为艺术“意味”或“趣味”的一部分 。 比如《i-3》这件陶瓷作品 , 形式语言较陌生化 , 仿佛是一件浑身布满了“软刺”的抱枕 , 颠覆了陶瓷给人以坚实脆硬的通常印象 。 作品表面凸出的成千上万根“刺”全部采用手工粘接方式制作 , 粘接过程不仅需要非凡工巧 , 更需要用审美情感来调御情绪起伏 。 作者一方面想挑战陶瓷工艺语言的极致化 , 同时也隐喻了他对周遭世界温和柔软的态度 。 正是由于作者的心性品格和情感愿望得到真实外化 , 这件陶瓷作品才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
通常 , 人们对于手工艺的生产会存在误解 , 往往因其产品的实用性强而忽略了它的艺术性 。 其实 , 手工艺生产属于造型艺术之一种 , 手艺人需要具备与艺术家相似的创造艺术新形式的能力 , 即把形式构成中各要素所展现出的视觉张力 , 以及它们所构成冲突与平衡的过程展现给观者 , 也就是“奥秘呈现” 。 《竹石》这件作品采用大漆髹饰工艺与竹编工艺相结合的手法 , 将竹编的精巧玲珑与朱漆的温润雅洁进行对比 , 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 。 造型似石非石 , 表面凹凸扭曲 , 在三维实体中包藏着一个神秘的虚空结构 。 这件综合材料作品所创造的新艺术形式蕴含了虚实相生、阴阳生万物的东方美学观念 。 《瓣儿》这一组三件陶瓷作品 , 在象征时间年轮的圆中生长出一组组白色花瓣 , 它们分别是饱满的荷花瓣、薄透的牡丹花瓣和细长的菊花瓣 。 作者受德化传统瓷花捏塑工艺启发 , 将自然状态下的瓷花瓣打散之后贴覆在圆环内 , 呈现出内生的方向感和参差不齐的节奏感 , 象征着季节轮换 。 作品不仅创造了新形式 , 还构建了新秩序 。 新时代的手艺人要有勇气和才气去逾越行业教条 , 打破旧的形式语言 , 靠智慧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 靠工巧去创造让人耳目一新的工艺语言 。 基于手工艺品已经成为纯粹审美静观的艺术品这一绝对理由 , 我们强调新时代的好手艺需要具备艺术的韵味 , 即“器韵” 。
新时代的手工艺品不仅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 而且广泛参与到都市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中 , 赋予公私生活空间以人文意义 。 因此就它的社会美而言 , 我们提出新时代的好手艺须讲究“时宜” , 即在社会服务能力上和审美影响力上都要与时俱进 。 手工艺品的外形、体量、颜色、质地等因素都会对陈放的空间环境释放“视觉张力” 。 比如《无尽》这组漆器作品属于视觉张力平衡的室内陈设器 , 该作品采用了极简主义的造型风格 , 以“水滴”为实体造型基础 , 口沿处理也如同水波纹一样自然起伏 , 在漆黑器皿上出现的一抹朱红显得颇为俏皮 。 两件器皿以其气息饱满的造型和精光内敛的漆面 , 带给观者静谧和谐的审美感受 。 一般文房书案上的陈设物都小巧精致 , 且不追求让人激动兴奋的视觉张力 。 古人云:“石令人古” 。 《竹林贤者·砚系列》这组绿端石石雕作品因色取巧 , 琢石为竹 , 仿佛天成 。 作者仅在天然石皮上稍加雕工就表现出竹子被破开之后的斑驳肌理之美 , 体现了助力文房清修的功能 。 玻璃作品《鱼》作为公共环境艺术 , 借助染色玻璃的透明属性为环境带去如水面般波光粼粼的光感 , 平添了空灵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