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的故事比较复杂,待笔者细细说来,诸君读后,当知他为什么不惜自己的人头,也要助荆轲刺杀秦王了 。
第一,樊於期本是与王翦、蒙骜齐名的秦国大将据史家考证,樊於期就是秦国大将桓齮 。那么,桓齮是什么人呢?他是秦国最高级别的将领之一,曾一度与王翦、蒙骜并驾齐驱 。
公元前236年,秦国大举伐赵,秦军兵分三路,三员大将分为是桓齮、王翦、杨端和 。此役桓齮表现卓越,他与杨端和联手攻克赵国军事重镇邺城 。两年后(公元前234年),桓齮更是春风得意,出任伐赵远征军总司令,此时他的名望及地位,应该是在王翦之上 。桓齮攻打平阳、武城,赵国派扈辄率军前往救援 。桓齮围城打援,大破赵军 , 取得歼敌十万的伟大胜利 。如果不是后来败于李牧之手,桓齮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代名将 。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 。李牧的出场,不仅桓齮的胜利如黄梁一梦,更是让他身败名裂 。在取得歼灭赵军十万的伟大胜利后 , 桓齮春风得意,一路向北挺进,进攻赤丽、宜安二城 。此时赵国已在生死存亡之秋 , 赵王不得已之下起用被闲置许久的李牧 。遇到李牧 , 桓齮是倒了八辈子霉 。李牧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史记》记:李牧“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 。”
文章插图
第二,桓齮为什么要逃跑,还要改名换姓?对于秦军这次惨败,史书未提及伤亡人数 。以我的推测 , 秦军损失不下十万人 。
【荆轲刺秦献上谁的头颅 荆轲刺秦王樊於期自刎】有两个理由:
第一,李牧战后受封赵国的武安君 。在此之前,秦国名将白起曾被封为武安君,显然赵国把李牧视为与白起平起并坐的战神 。当年李牧歼灭十余万匈奴大军 , 也没有被封为武安君,可见宜安之战的战绩 , 绝不逊色于他在北方围歼匈奴之役 。
第二,桓齮在这次惨败后,竟然弃军而逃 , 不敢返回秦国 。要知道胜负乃兵家常事,在此之前,秦将胡阳在阏与之战中也败给赵国的赵奢,失败后胡阳并没有逃亡 , 为什么桓齮要逃亡呢?这只能说明桓齮输得太惨了 。在此之前,桓齮曾歼灭十万赵军,如果自己损失在十万之内,也只是输赢相当,并不需要逃跑 。可见,这次桓齮损失可能要远超十万人 。
自商鞅变法以来 , 秦军虽然有过几次军事失利 , 但绝没有一次输得这么惨 。而且,此时六国均已衰微 , 没有哪个国家能与秦国相匹敌,而桓齮却遭此惨败 , 岂非颜面全无 。
桓齮什么要逃亡,这个我们不好说 。秦法虽然严厉,但说秦王会因为桓齮的失利而处死他,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当然,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 只是秦国没有这种先例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桓齮肯定难逃惩罚,起码兵权没了 。比如胡阳在阏与之战之后就消声匿迹 , 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了 。对此,桓齮显然是不甘心的,所以他选择逃往东方,希望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
不过,桓齮没有想到 , 他的逃亡,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门之祸 。
文章插图
第三,樊於期逃到燕国,为燕太子丹所收容自宜安战败后 , 桓齮抛弃军队,独自逃往东方,来到燕国 , 并改名为“樊於期” 。
他为什么选择燕国呢?
几个原因:
第一,燕国邻近赵国 , 樊於期从赵国向东逃亡 , 第一站就是燕国了;第二 , 燕国与赵国是敌人,在此之前,两国已经打了十几年战争,樊於期逃到燕国,不用担心赵国的报复;第三,当时燕国太子丹正在广揽豪杰志士 。
- 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分析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人物形象分析
- 历史上荆轲为什么刺秦 荆轲是什么时期的刺客
- 荆轲刺秦王杀的是谁 历史上的荆轲是什么人物
-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会失败
- 荆轲刺秦王大计的后台老板是谁?
- “荆轲刺秦王”幕后真相
- 专诸刺吴王僚用的是哪把剑
- ldquo 荆轲刺秦王 rdquo 为何会失败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荆轲刺秦王失败了?
- 荆轲怎么用
- 荆轲是哪国人 历史上盖聂根本没有杀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