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文物中的风雅“宋”( 二 )


不可移动文物“搬”进展厅
“宋嘉定年间 , 知府汪纲重加缮治绍兴城 , 并修诸门 , 完善了城内厢坊建置、街衢布局、河渠分布 , 直至民国 , 没有大变化 。 如今的绍兴 , 是名副其实的‘宋城’ 。 ”何鸣雷认为 , 和那些馆藏的可移动的文物相比 , 绍兴城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移动的巨大文物 。 因此 , 这场展览的开篇就是“宋城风韵” 。
那么 , 如何将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搬”进展厅 , 展现在观众眼前呢?“我们打算采用沙盘的形式 , 来展现宋代绍兴府城的大体样貌 , 包括城墙城门、城内厢坊设置、主要河道水系等 。 ”沈方圆说 , 结合沙盘上明暗闪烁的数字化效果 , 观众就能对宋时的绍兴城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 。
通过这个沙盘来对照当下绍兴古城 , 观众不仅能发现东大池、武勋坊、水沟营、仓桥直街等宋代遗留的地名 , 八字桥、广宁桥等宋代桥梁延续至今 , 更能感受到 , 如今的绍兴古城 , 在整体布局上依然保有明显的南宋格局 , 体会到宋代绍兴府城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
“与此同时 , 我们还将根据史书记载 , 同样用沙盘的形式来重现宋代府山上的府治、亭馆等建筑的原貌 。 ”沈方圆说 , 在《宝庆会稽续志》上 , 这些建筑的地理位置被记载得非常详细 。
南宋皇陵的展示 , 也是展览的一大亮点 。 “我们将以电子地图、视频动画等虚实结合的方式 , 展现当年南宋皇陵的巍巍气象 。 ”在沈方圆看来 , 宋六陵作为南宋皇陵 , 是绍兴宋韵文化鲜明与独特之处 , 其地位应能与杭州南宋皇城相媲美 。
“虽然宋六陵在历史上已多经损毁 , 但我们希望能在本次展览中展现的 , 不仅仅是历经岁月沧桑后已经难寻原貌的遗址现场 , 更希望能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 , 将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与文献记载的宋代皇家陵寝制度相结合 , 再现当年南宋皇陵宏伟与辉煌的景象 , 让大家重新认识它真实的历史 , 使宋六陵获得作为南宋皇陵的应有地位和重视 。 ”沈方圆说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场展览的支持力度极大 , 他们将近百件最新考古发掘的文物借给这次大展 。
比如宋六陵考古发现的瓦作构件 。 瓦作 , 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统称 。 瓦作构件包括筒瓦、板瓦、瓦当、套兽等多种类型 。 宋代建筑屋顶瓦作的正脊、垂脊、戗脊等上的建筑构件 , 可见鸱吻、龙尾、火珠、兽头、迦陵频伽、蹲兽等 。
还有兰若寺大墓发现的石雕雀替、石勾栏残件、石雕莲花望柱、牡丹花纹石构件等 。 兰若寺墓园的建筑 , 石材耗量巨大 , 存在多种石料 , 石雕精美 , 尤以高浮雕构件最为突出 。 兰若寺大墓沙盘 , 以及建筑复原模型视频 , 则极好地展示了这些出土建筑构件的历史原貌 。
展宋代绍兴生活“富美”画卷
可以说 , 这是一个历史与文物交相辉映的展览 。 历史引领我们了解过去 , 文物则以生动的姿态重现消逝的辉煌 , 让现代的我们可以穿越时空 , 去看看宋代绍兴生活的“富美”画卷 。
“两宋时期 , 越州已是富庶之地 。 物质的富足 , 让文化高度繁荣 。 有钱有闲的宋代绍兴人 , 精神追求也非常丰富 。 ”何鸣雷说 , 他们希望观众在这个展览中 , 不仅能看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更能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烟火味 。
这种烟火味就体现在“名士和韵”“名文清韵”“风物雅韵”之中 。
“名士和韵”中 , 有世代簪缨的本地书香大族 , 他们多由科举而起 , 并以此延续家族之盛 , 《嘉泰会稽志》中便列举了当时绍兴宦学最盛的杜氏、石氏、陆氏等大家族;还有为民造福的守越官员 , 如范仲淹、曾巩、辛弃疾、朱熹等 , 以及钟情稽山鉴水的寓越名贤 , 如曾几、李清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