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 二 )


|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
本文图片

在这首秋雨词的上片中作中 , 陈维崧描写的是连绵的秋雨给人带来的烦恼和雨夜的愁闷心情 。
说的词中的秋雨 , 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末词人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听雨》 , 蒋捷以渐进式的时间顺序 , 用三个极具动感的画面概括了词人一生 。 这三个画面就是词人少年时听雨、壮年时听雨和暮年时听雨的三个场景 , 这也是词人与雨声的邂逅 , 这雨声也是词人的心声 。
或许是陈维崧与蒋捷异代相逢成知己的原因 , 抑或是他们都经历过朝代更迭的世事 , 抑或是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吧 , 陈维崧也像蒋捷那样借吟咏秋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
|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
本文图片

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绵不断 , 秋雨时断时续 , 天气总不见晴朗明净 , 或许是这多雨之秋影响了词人的心情吧 , 词人没有写愁 , 而愁情却早已弥漫在字里行间 , 这是一幅清冷的画面 。
到了晚上 , 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声此起彼伏 , 词人静静地在屋内坐着 , 他是一点儿睡意都没有 。 小巷里的雨水汇成一条不大不小的水流 , 秋天的草虫在安静的夜晚发出阵阵低鸣 。 雨声、水声、虫声 , 汇成一场秋夜里的交响曲 。
下片 , 雨夜的清冷和愁闷起首 , 连绵的秋雨暗喻着愁绪的持久和难耐 。 在这样的一个冷雨夜 , 词人却是心事重重 , 难以入眠 。
|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
本文图片

紧接着 , 词人笔锋一转 , 以唐陵汉寝、雨浸丹枫写出了历史兴亡、更替的发展周期律 。 若把两者倒过来按正常的逻辑加以解释 , 这几句所写的其实是 , 历史的兴衰、世事的沉浮 , 总是在代代更替中印证着这一普遍规律 。
陈维崧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 , 他亲眼目睹并体会到了时代变迁给社会与人生带来的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 因此对于历史兴亡和家门今昔的慨叹在他的心中就显得格外深沉 ,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发思古之幽情”能够概括的 。
|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
本文图片

词人的情感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比较直露 , 这也许与所咏的是秋雨这样一个不大容易从形态上把握的对象有关 , 词人较多地借助了自己的感受 。 在词人看来 , 历史何其相似 , 在历史的舞台上 , 曾经演出过多少江山易主的故事 。
历史的兴衰 , 朝代的更迭 , 江山的易主 , 历史上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 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故事 , 都如烟花般消散在历史的星空中 。
|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
本文图片

咏物词易写难工 , 既要写得句句不离物体本身的形象 , 更要点睛传神 , 使物之主体与所写之人的精神世界 , 融为一体 , 始能由表及里 , 使主观客观 , 两相吻合 , 产生感染的力量 。
下面的这首咏镜词 , 堪称陈维崧咏物词中的超妙之作 , 词作别出心裁 , 读来很有感染力:
香奁凉鉴蟠金兽 , 背压蛟螭钮 。 玉人偏妒小菱花 , 惯是团圆两字、不如他 。
翠鸾莫道心如铁 , 春笋曾提挈 。 红尘涴处奈他何 , 我亦受人怜惜、为人磨 。
|清代词人陈维崧:咏物词坛的天花板,他的咏物词取材广泛,而且写出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