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 , 这个道理是“重新认识” 。 通过学校教育、普遍阅读或大众传媒 , 一些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些基本常识和刻板印象 。 我试图做的 , 是邀请这样的读者来“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来检验一下你以为的中国历史和事实史料及史学研究所呈现的 , 有多大的差距 。
在选择中国历史叙述重点时 , 我会优先考虑那些史料或史学研究上扎实可信 , 却和一般常识、刻板印象不相合甚至相违背的部分 。 这个立场所根据的 , 是过去百年来 , “新史学”、西方史学诸方法被引进并运用到研究中国历史中所累积的丰富成果 。
但很奇怪也很不幸的是 , 这些精彩、有趣、突破性的历史知识与看法 , 却迟迟没有进入教育体系 , 没有进入一般人的历史常识中 , 以至于21世纪的大部分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 竟然还依循100多年前流通的传统说法 。
本文图片
“重新认识”的一个目的 , 就是用这些新发现、新研究成果修正、挑战、取代传统旧说法 。
“重新认识”的另一个目的 , 是回到“为什么学历史”的态度问题上 , 提供不同的思考 。
学历史到底在学什么?是学一大堆人名、地名、年代 , 背诵下来用于考试时答题?这样的历史知识一来在互联网上随时都能查到 , 二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联?
还是学用现代想法改编的古装历史故事、历史戏剧?这样的历史 , 固然有现实联结 , 方便我们投射感情入戏 , 然而对于我们了解过去、体会不同时代的特殊性 , 有什么帮助呢?
在这套书中 , 我的一贯信念是学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学What—历史上发生了什么 , 而是要探究How和Why—去了解这些事是如何发生的 , 为什么会发生 。
没有What当然无从解释How和Why , 历史不可能离开事实叙述而只存在理论 , 然而历史也不可以、不应该只停留在事实叙述上 。 只叙述事实 , 不解释如何与为什么 , 无论将事实说得多么生动 , 也无助于我们从历史认识人的行为多样性以及个体或集体行为逻辑 。
借由述说漫长的中国历史 , 借由同时探究历史中的如何与为什么 , 我希望一方面能帮助读者梳理、思考当下的文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 一方面能让读者确切感受到中国文明内在的多元样貌 。
在时间之流里 , 中国绝对不是单一不变的 , 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明曾经有过太多不一样的面貌 。 这些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种种面貌 , 加起来才是中国 。 在没有如实认识中国历史的丰富变化之前 , 先别将任何关于中国的看法及说法视为理所当然 。
04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套一边说中国历史 , 一边解释历史知识如何可能的书 。
我的用心是希望读者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 , 将其当作斩钉截铁的事实 , 而是能够在阅读中去好奇、去思考:我们怎么能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 又如何去评断该相信什么、怀疑什么?历史知识的来历常常和历史本身同样曲折复杂 , 甚至更加曲折复杂 。
这套书一共分成13册 , 能够成书的最主要原因是台湾“敏隆讲堂”和“趋势讲堂”让我两度完整地讲授中国通史课程 , 每一次课程前后横跨5个年头 。
本文图片
换句话说 , 从2007年第一讲算起 , 我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 。 在10年备课及授课过程中 ,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消化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的各种论文及专著 , 并努力吸收这些研究的发现与论点 , 尽量有机地编组进我的历史叙述与讨论中 。
- |职场单身大龄女性不用看别人脸色,更不用自卑,因为我们就是女皇
- |唐僧取经14年,呼女妖都是“女菩萨”,为啥只叫老鼠精“娘子”
- 职业教育|简历代投选猎聘还是智联?智联和猎聘简历代投作用与区别?
- 日子|好好生活,就是美好生活
- 郑簠|古朴雅致的郑簠隶书,真是耐看!
- 职场故事|把难的工作都安排给我,但同时给我涨工资,什么意图呢?这是好事
- 加班费|工厂普工月薪6000没人去,打工者:按8小时才2300,3700是加班费
- |为什么说孔子是最早的“六边形战士”,除了六艺外,武力值如何?
- 法学|2022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学历和放宽政策相关问答,总有一问是你关注的!
-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