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为什么不本土化

如果认真地说,应该是绝大多数殖民地不但不仇恨宗主国,而且和宗主国的关系很好 。越南是个例外,和宗主国法国的关系一般,不能说“很好” 。至于仇恨的例子到现在就只见过两个,就是爱尔兰和韩国真的有点仇恨英国和日本 , 其他还没不多见 。

殖民地为什么不本土化

文章插图

殖民地为什么不本土化

文章插图

殖民地为什么不本土化

文章插图

殖民地为什么不本土化

文章插图
(津巴布韦是不是有一个“激进”的形象?在这个国家最好的酒店里,陈列着这么一组画,名为“帝国贸易”,上面写的是:“我们的殖民地、保护领和托管地在1931年向联合王国购买了价值3600万英镑的商品,来看看我们能够向他们买些什么?”,他们能直视殖民地的历史)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殖民主义是万恶的,殖民者残酷地剥削压迫甚至杀害殖民地人民,所以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求独立 , 独立了以后也把宗主国恨得一个洞 。
但有很多情况不能套这个模式,比如美、加、澳、新这盎格鲁撒克逊四兄弟都是从大英帝国独立出来的,美国独立时还打得昏天黑地呐,怎么独立之后都没事人了?
道理很简单:这些国家的民众就是由原来的殖民者组成的,他们和宗主国的人是血缘关系 , 殖民事业给了他们另一块天空和土地,使他们成为更广阔的空间的主人,他们当然不会仇恨宗主国了 。到现在英国君主还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应该的嘛,本来就是他们祖先的君主,为什么现在不应该是他们的君主?。?
在二次大战之前独立的国家几乎都是这个道理,南美就很典型,像阿根廷、乌拉圭就是完全的白人国家,而其他国家的统治阶层就是原来的殖民者,就像是一家总店开了一家分店 , 以后分店即便是独立了也不会恨总店啊 。
当然,二次大战之后的非殖民化浪潮中独立的亚非国家不是这样,这些国家的民众和统治阶层基本上都不是原有的殖民者,但仇恨宗主国的也不太能见到,这是因为实际上西方的殖民地概念和单纯的征服和被征服还有不同,存在一个“共存”的关系 。
首先,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统治阶层的精英们基本上都是受宗主国教育,而且本国的教育系统也是宗主国设计的 , 所以即便不是宗主国留学生,只要受过教育就会天然地倾向于宗主国 。
其次,殖民者们在刚开始殖民的时候比较凶残,但在掌控了局面之后一般不会再做凶残的事情 , 反而会在基础建设和民政系统上下功夫 。一般来说,做过殖民地的国家从基础建设到行政系统都是宗主国设计的,这些国家的民众在享受的这些软硬件就来自旧宗主国 。
第三,这些殖民地一般都被殖民的时间比较长,宗主国的语言都成为了这些国家的正式语言 。殖民地和宗主国在文化上的联系非常紧密 。
第四,这些殖民地都没有独立外交通商的经验,在刚独立的时候只能在旧宗主国的帮助下进行外交和通商 。这样自然就和旧宗主国来往比较紧密 。
其实起码在上世纪以后,殖民者们并不凶残 , 你看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时候被捕坐了几乎11年牢,但他在牢里居然读了伦敦大学的四个学位 , 两个学士,两个硕士 , 加上原来就有的三个 , 穆加贝总共有7个正式学位 。
越南和法国的关系一般倒并不是因为打过仗,而是因为越南在独立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法国在意识形态上成了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