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鱼和熊掌”都想兼得,李白的执念险些让他万劫不复( 二 )


本文图片

李白当年之所以救郭子仪 , 皆因他慧眼识英雄 。
735年 , 李白到并州(山西太原)游历 , 初见郭子仪是在某军营中 , 他一眼便看出郭子仪的不凡 , 说:“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 , 不十年当拥节旄(喻指节度使) 。 ”当时郭子仪因在军中犯事 , 后经李白说情才得以脱罪 。
李白义救郭子仪的善举 , 改变了郭子仪的命运;而因这段善缘 , 也改变了李白的命运 。 看来万事皆有因果 , 善行得善果 , 是一点不假的 。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 , 《新唐书》这样记载:“初 , 白游并州 , 见郭子仪 , 奇之 。 子仪尝犯法 , 白为救免 。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03 被流放夜郎 , 在蛮夷之地活受罪
李白能保住一条命 , 皆因郭子仪出面解救 。 但死罪可免 , 活罪难逃 , 他仍被判长期流放夜郎 。
夜郎 , 曾名古夜郎国 , 原是西南夷中最大之国 , 汉时被灭 。 李白被流放到如此边远的蛮夷之地 , 若无意外 , 恐怕此生都难再回家了 。 这种刑罚 , 无论对谁 , 可能都将是生命中难于承受之重 。
李白在《南流夜郎寄内》中说:“夜郎天外怨离居 , 明月楼中音信疏 。 北雁春归看欲尽 , 南来不得豫章书 。 ”
这是他在流放途中给妻子写的书信 , 看那语气 , 颇有点留遗言的味道了 。 在古代 , 流放生活是极苦的 , 缺衣少食、忍饥挨饿是常事 , 亡于途中亦很常见 , 难怪李白会在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悲观情绪 。
不过 , 天性洒脱的李白总是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期盼 。 这期盼 , 便是希望大赦天下的浩荡皇恩快来 , 早点获赦回家 。 他曾在《流夜郎题葵叶》中说:“惭君能卫足 , 叹我远移根 。 白日如分照 , 还归守故园 。 ”而在《流夜郎赠辛判官》一诗中 , 他更是直白地流露出自己的这种期盼:“我愁远谪夜郎去 , 何日金鸡放赦回?”
当然 , 对于这些 , 李白好像也并不强求 , 而是抱着一种乐安天命的态度 。 他在 《流夜郎永华寺寄寻阳群官》一诗中说:“天命有所悬 , 安得苦愁思 。 ”
李白|“鱼和熊掌”都想兼得,李白的执念险些让他万劫不复
本文图片

759年3月 , 李白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浩荡皇恩 , 遇赦放还 。 其时他恰好在白帝城 。 三年被流放 , 一朝获赦还 。 李白的心情可想而知 , 正如他诗云:“去国愁夜郎 , 投身窜荒谷 。 半道雪屯蒙 , 旷如鸟出笼 。 ”怀着这种如鸟出笼的心情 , 他写下了那首广为流传的《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首诗 , 表面看是表达李白遇赦后归心似箭的愉快心情 , 但若细细斟酌 , 却发现其诗中另隐含禅机 。
李白是诗人 , 也是修道人 。 也许在修道人眼里 , 人世是苦海 , 己身是渡苦海之舟 , 只有不受世俗的“猿声”干扰 , 经过仿若“万重山”的层层考验 , 放下一切执著 , 才能道心升华 , 身若轻舟 , 勇猛精进 。
【李白|“鱼和熊掌”都想兼得,李白的执念险些让他万劫不复】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曾游惠山寺 , 作诗云:“花将色不染 , 水与心俱闲 。 一坐度小劫 , 观空天地间 。 ”也许 , 经劫难洗礼后 , 李白终洗尽铅华 , 回归本真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很可能就是李白对自己修行感悟和人生领悟的深层表达 。